萧然把玩着一个泥娃娃,盘算着林清霞会不会喜欢,想了想还是算了,这还没无锡的泥娃娃来得好。他想,是时候考验一下游志跟着他学到多少了。突然间,头也不回的问:“阿游,跟我这半个月,对影片的拍摄你有什么想法?”
游志和萧然是认识比较早的电影人,说话倒是不需要太麻烦。游志愣了一下,顿时涌起感动之情。由萧然这突兀的一句话里,就是傻瓜都听得出萧然是在故意栽培他了。
整理了这些天以来自己的心得,游志愈发心痒难搔的想起了前几日里在拍阿琛这个角色对叛徒用刑戏事的情况。那天,萧然亲自示范了一下当时的神色之类的,可游志在其中看到的却是对暴力场面的运用。尤其让他佩服的是,萧然没有故意把撬指甲的场面收在镜头里,而是仅仅只通过当事人的惨叫声来侧面表达。
想到这里,游志顿时笑了,他想自己是掌握到了这其中的手法运用:“然哥,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片子,风格冷峻而且冷漠。不过,我不太明白,你在镜头采用方面,似乎没打算采用直观手法来表现!而且,我觉得影片的态度是旁观。”
“直观?”萧然愣了一下,不禁瞥了游志一眼,果然是个天才,很快便抓住了整部片子的要点。前者的手法运用还罢了,可是能够观察到这个影片的态度就证明了这点。
影片一般情况下总是会选择参与,就是以镜头感等方面的交叉运用,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就好象小说一样,读者就总喜欢代入小说里。可是,却不是每部影片都是这样的。
萧然印象里较深的就是许安华的《玉观音》,在那部影片里,许安华就在镜头感上制造了距离,刻意让观众无法代入,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欣赏这一切悲欢离合。
在手法上来讲,那是一种角度的选择,可是在概念上来讲,这是一种态度。角度可以选择各种角度,这是相对具体到操作上的手法。而态度可以是处理影片的心态,亦可以是主题。
影史上有若干影片都是以同情的态度来剖析一些著名罪犯的另一面,这就是同情的态度。在态度的处理上,导演可以有若干种选择,可是多半都是与影片的主题是挂钩的。而且,在普遍情况下,态度在非娱乐片上面的效果尤其显著。
给游志解释了一下自己对态度的理解,萧然沉思片刻,一边走一边教这个天才弟子:“影片本来就是直观的产物,对于文艺片来说,大可以采用其他迂回渐进的手法来描述一切。可是对商业片来说,整部影片的直观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或许也可以视为叙事手法上的巧妙!”
“具体到对某个情节和某个镜头的运用时,不需要一定要以非常直白的手法表现,那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萧然微微笑了,他现在能够教游志做导演,连他自己都想不到。不过,认识了那么多导演,他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优点:“侧面一点,迂回一点,这样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就广阔一点。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其中的韵味!”
其实萧然是在提前传授游志自己的东西,当然,这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关于萧然自身对导演技巧的一些探索心得。关于迂回,这最典型的就是《非常突然》,片里有两段感情戏,可是却都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