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片子?萧然很难解释。作为一名没有太大特性的商业导演,他绝对是最成功的。可是,很少有导演是没有经过磨练便走上自己的路的。
银河映像创业的《两个只能活一个》和《一个字头的诞生》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而阿杜的《无味神探》一样是属于实验类。他们都是在摸索着适合自己的路,而魅影则为这些名导们提供了一个磨练自己的办法。
是什么方法?很简单,多拍片!萧然了解,非常了解香港导演和影人比好莱坞影人灵活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香港导演有极其丰富的经验,香港影人每年可以几部甚至更多的影片,而好莱坞影人却不可能。这就是一个绝对无法抵挡的优势,香港影人有的是机会磨练自己。
现在萧然这个变数的出现让影片制作周期长了,而香港影人的优势和特色亦渐渐被磨去。萧然不希望这样,所以实验片就成了一个可供名导们自我演练磨练的类型,通常实验片制作不大。不过,若是徐可愣是想拿个一两亿来实验自己,那也不是没可能。
这些实验片,有相当一部分未必能够上映,因为不少商业名导在这方面多数都只有拍砸的。就是上映,都很难在主流院线上映,除非像《卧虎藏龙》那样,因为在文艺院线票房成功,所以才慢慢扩大上映的戏院。
简单的说,实验片基本上就是砸钱给导演们自我磨练的。只不过,在萧然之前,还真没几个大导演愿意拍实验片,因为那都是新人才干的活。亦是萧然开了个头,这才引起了自我磨练的潮流。
就在《侏罗纪公园》在本地热映时,在亚洲和欧洲刚刚上映时,萧然的新片默默的开机了。前半部基本上都是为了后半部在做铺垫,倒是很容易拍。唯一的困难在于,刘卫强很难让自己的手提式摄影机在跑动中不震动。
前期主要的问题就是集中在如何才能够让摄影机稳定下来,从而模拟出眼睛的视界。最后还是紧急调了两台更小的摄影机来,在思维的技术人员调整下,刘卫强才让画面镜头稳定下来。
不过,让刘卫强头疼的是,这样的活太累了。没办法,谁让他擅长手提,那不论是跑还是什么的,都得他亲自掌镜才行。其中有一段奔跑的戏,要跑上几百米,这可痛苦极了。
起初跑了一下,这家伙因为太专注于镜头,结果差点没撞在路边的灯柱上。随即下来的就更是搞笑了,他不得不一边跑,还一边控制着镜头调头回望,而这亦让剧组不得不赶紧搬家。
前期是刘卫强的拿手好戏,后半部才是黄永衡亲自掌镜,因为到了后半部里,萧然需要的不是大幅度的跳跃和手动式摄影机,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在镜头感上更接近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