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进京理工,谁还不是个少年天才。
但认识李暮之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天才之间亦有差距。
“任何的科学实验都需要严谨地论证,我的理论再好,没有你们帮忙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
李暮面上八风不动,语气轻描淡写,把学霸人设维持得很稳!
李建揶揄道:“李暮,行了,再谦虚就显得虚伪了。”
“要是我有你这脑子,尾巴能翘天上去。”
三人说话的功夫,来到实验教学楼。
进入教室,李建把一个记事本递给李暮,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
“李暮伱说的卤钨循环已经成功了。这是实验数据,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开始在灯泡里实验。”
李暮这才注意到,两人的眼睛都有淡淡的黑眼圈,估计是昨天他给出方向之后,连夜就开始进行实验。
李暮拿起实验记录,假装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发现好像能看懂一点。
往下翻了几页,李暮很快发现被自己当做烟雾弹放出去的卤素“砹”,被记录数据表现较差,已经排除当做材料的选项。
果然,能在京理工的,都不是一般人,效率是真快!
李暮略一沉吟:
“下一步的灯泡实验,以前的玻壳标准可能不太适用。”
“不适用,为什么?”
张凯露出思索的表情,。
李建也很是疑惑,做到这一步,他都以为已经成功了。
李暮将早就打好腹稿的话说了出来:
“我们现在的实验环境是在密闭的箱子内进行的,有充分的散热空间,但转移到灯泡里后,就可能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
“加上卤钨循环降低钨的损耗后,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提升,继续使用原有的玻壳强度,就会有玻壳炸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