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太久的功夫,王石存便拿着结果匆匆赶了回来。
他激动地一把抓住李暮的手,哈哈大笑道:“成功了,而且是非常成功,碳纤维的抗拉强度达到了3412MPa,受拉弹性模量为2.3x10^5MPa,伸长率为1.7%,密度为1.7g/cm,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标准!”
“李顾问,您是真了不起!”
“我们这么多人花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解决的问题,您才做了几次试验?竟然就搞定了!”
听到他的话,实验室内的所有人都激动得忍不住挥了挥拳头。
至于最后的那句话,根本没有任何人在意——差距太大,他们自己都不会拿自己去和李暮比。
“成功是好事,不过话不能这么说,没有大家的实验数据帮助,我也不可能做出来。”李暮笑着道。
王石存道:
“好好,不说这个,总之碳纤维制备成功,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就只剩下工业化的问题。”
“李顾问,您有什么想法吗?”
他没有在功劳的问题上纠结太久。
有目共睹的事情,即便李暮想推脱也推脱不掉。
李暮微微颔首,道:
“要想将碳纤维工业化,首先得设计出几个核心设备,炭化炉、碳纤维预制件生产设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和碳纤维制品后处理设备。”
“其中预制件生产设备包括碳纤维布卷烧机、碳纤维布裁剪机、碳纤维布固化剂等;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包括预浸料切割机、热压罐和热压成型机等。”
“只有做出这些设备,才能够搭建出完善的碳纤维生产线。”
王石存嘴巴微微地张开,憋了半天,才道:“要不,要不我们还是先不要着急工业化,产量能满足玄鸟-1直升机研制的需要就行。”
不怪他临阵打退堂鼓。
实在是这些设备太多了,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李暮也清楚这一点,笑道:
“当然,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搭建出完善的生产线。”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未雨绸缪,为将来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
“凭借它优越的性能,以后必然会成为航天航空领域中高技术器材材料中的宠儿,早研究早获利。”
即便是著名的UH-60黑鹰直升机,总生产量也才只有4500多架而已。
以夏国现在的生产力,能够搞出100架已经是顶天了,对于碳纤维材料的数量需求并不高。
“您这目光就是看得长远!”王石存搓了搓手,又小心翼翼地问道:“想必您对生产线所需要的机器设计,应该有点思路了吧?”
他真是傻了,别人做不到,但李暮未必做不到啊!不过还在他还算理智,没有直接做出要设计图这么离谱的事。
碳纤维的生产线至少需要几十种设备,从提出理论制备方案到现在制备成功才多久,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完成。
李暮笑道:“有一些思路,不过还不完善,等我把CAD软件叫人送过来后,我会将想法上传到上面,大家一起研究。”
“那我们就等李顾问您的好消息了。”王石存高兴道。
随后,他又继续带领着实验室的众人,依据李暮给出实验步骤和数据,进行碳纤维制备的优化工作。
一次的成功难免有偶然的成因素,做出的碳纤维性能也不稳定。
他们还要找到一个足够多的数据,来确定以后的碳纤维生产标准。
……
一连3天,李暮都在研究基地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