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一个月试飞,两个月生产(3 / 4)

他很相信李暮的能力。

但事关航空发动机的研究,该慎重还是要慎重。

只有做到万无一失,才能够开始推行。

”我都忘了问了,李顾问去哪儿了,怎么没跟你一块儿来?”唐燕捷忽然反应过来,左右看了看,问道。

这么重要的事情,按理说李暮怎么都应该在场才对。

王石存无奈地解释道:“李顾问在看完玄鸟-1的测试之后,便去了直-5改发动机研制组那边,说这些事情交给我来办就行。”

这种汇报成果的时刻,他也不想自己一个人来的。

但李暮说“要去忙其他的研究”,又没法儿反驳。

“哈哈,倒是他的性子,那就由你来办好了。”唐燕捷听完,大笑了两声,也没有纠结,很快做了决定。

随后,待王石存离开后,他便坐着车离开了航空院……

傍晚,国科委。

即便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秦云却依旧在办公室内忙碌。

一国的科技发展事务繁多,加上随着李暮发明的科技影响不断加深,很多科研项目都有了全新的变化。

比方说这个J-8风洞的研究。

原定的计划,是在3年之内完成。

但随着计算机、超算的出现,以及3+2轴数控铣床的问世,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

最新上报的成果,乐观估计甚至到了1年之内。

再比方说对于战斗机的研究。

自从歼-6成功之后,对于首款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歼-7的研究,也很快上马。

这款仿制自米格-21Ф-13型飞机的战斗机,在飞行性能、飞行品质、救生系统、武器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发动机功率等方面,均比第一代歼-6有相当大的改进和提高。

“也是多亏了李暮,否则歼-7的研制,恐怕不会像现在这么顺利。”秦云心中不禁感慨道。

歼-7的研发始于61年。

当时夏国于老大哥签订协议,引进米格-21Ф-13型飞机的生产特许权。

但由于两国关系的交恶,老大哥并没有完全履行协议,从而导致歼-7的试制工作出现了许多困难。

尽管中国的科研人员通过“技术摸透”的方式,逐步解决了一些问题。

可这种大量试验和研究的方式,无疑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按照下面原本给出的计划,完成研究,至少都需要5年之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