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魏孝文帝(2 / 4)

——“说真的没有雄主之姿,宽仁有余,魄力不足。”

——“没有王猛,苻坚就是没有牙齿的老虎,不过说真的,碰见这么以为老大哥我愿意死心塌地跟着干,只能说我不是当上为主的料子。”

【民族大融合的开创者——拓跋宏#拓跋宏#历史】

历史上,一个朝代的改革变迁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公元528年的一个春天,2000多位位高权重的王公大臣被铁骑包围在黄河岸边,望着波涛汹涌的河水,无一不面露绝望。

一时间刀劈斧砍,飞矢交加,尸横遍野,黄河变成了血河。2000多人无一生还。发生在1500年前的这一幕,对于一个王朝来讲绝对是灭顶之灾。

而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就要从历史上被人称道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起。

北魏的前身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鲜卑族,自东汉以来就经常与汉人接触,后来逐渐崛起建立了政权,改国号为魏,统一北方与南朝隔江而治,史称北魏。

孝文帝拓跋宏生于北魏当时的首都平城的皇宫,3岁时便被立为太子。

但当时的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所有皇位继承人的生母都会被立即处死,拓跋宏的生母李夫人也不例外。

因此,拓跋宏自幼便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也正是这个冯太后,对日后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冯太后的祖父冯跋是十六国北燕的建立者。身为汉人的冯太后认为,北魏要想长治久安,唯一的出路就是汉化。

所以,冯太后从小便安排拓跋宏接受了严格的儒家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这些都为以后的改革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471年,年轻的拓跋宏上位于5岁的太子。其养母冯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冯太后的政治眼光和一流的治理能力,也成功地打开了北魏中期汉化改革的序幕。

公元485年,拓跋宏颁发诏令,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的习俗。

为了改变北魏官员的收入主要靠赏赐、掠夺和贪污受贿的现状,拓跋宏仿效中原政权,定期给官员们发放俸禄,开始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无论官民,平摊税负,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国库日益充盈。

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冯太后也游刃有余地维护着与鲜卑守旧派之间的平衡。一场汉化运动正在迅猛地进行着。

掌控北魏政权20余年之久的冯太后病逝后,24岁的拓跋宏开始独自挑起改革的重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