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000万港元的银行信贷额度
1959年12月25日,圣诞节:
西方的节日,与华人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整个长兴实业的工厂,还在有序都进行着生产。
所有工人的动力,变的更强了,因为在这里上班,每天还能带吃的回去给自己的孩子。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虽然不至于饿死人,但普通人想经常性的吃白面与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
前方的办公楼内,杨文东站在窗户边上,看着下方数十人,在不停的给三个货车上着货物。
“咚咚咚~”敲门声音响起,打断了杨文东的思路。
“进来。”杨文东回头走向自己的位置。
进来的是魏泽涛,走进来后说道:“杨生,这是最近二期的人才招聘计划,您请看看。”
“好。”杨文东接过文件,看了下,说道:“在二期建成之前,要招聘300人?数量够吗?一共差不多就要2000多人了吧?”
魏泽涛笑说道:“够的,本身待二期开业后,一期这边也会借调过去人,具体数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而且二期的厂房虽然会一次性建好,但设备还是会跟一期一样,分批进场的,东盛那边也做不到一次性生产几百台设备,所以对人也不是要立刻全部备齐的。”
“那行,就按照这个数量及要求来招聘吧。”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魏泽涛又道:“杨生,这最后一页是我们准备面试的笔试题目,您看看怎么样?”
杨文东听完后,翻到最后一页,看了下,说道:“还行,不是很难,能够答的差不多的,也算符合我们对工人的基本要求了。”
香港的五六十年代,识字的有一些,但真要说小学学历的,就很少了。
再说,很多人来自香港之外,就算是大学生,也不一定有毕业证,就算有证书也没办法分辨真假,因此直接测试或者看他以前工作经验,就行了。
“好的,那我就按照这个计划来,从明年元旦之后开始招聘。”魏泽涛说道:“招聘的消息,我们已经准备在明报发广告,港华日报走的是高端路线,不适合寻找普通工人。”
“嗯,行,不过以后要批量招聘中层,可以考虑港华日报。”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互联网出来之前,招聘或者找工作,都是通过报纸的,这也是报纸行业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
同样,这也是筛选的方法,如果报纸上最简单的招聘都看不懂,那也就不适合这个工作了。
港华日报偏向高端,一份就要5毛钱,客户群体定位就不适合工人,而明报或者一般报纸却可以。
“好的。”魏泽涛又说道:“还有一件事,廖创兴银行的廖烈文想在这几天来拜访您。”
“廖烈文?倒是好久没见了。”杨文东问道:“有没有说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