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崛起,意味着财富从那些控制思想的特权人士手中流失,因而教廷仇恨那些靠着契约和法律维系政权基础,偏偏又能和教廷平等对话的西方各大资本强国。所以在二战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教廷是偏向轴心国的。
英美曾想说服教廷,但已经在纳粹身上下了不少投资,随着德意的扩张也获得了肥厚红利的教廷断然决绝了英美的橄榄枝。
英美只能兵临城下,一手举着大棒来逼宫,一手拿出足够的利益分配,来妥协双方的关系,获取教廷的支持。
这也是火炬计划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核心所在。
如果获得教廷的支持,道义上盟军就先成功了一半。
所以,为了未来的欧洲利益,美国人这一次绝不会退缩。即使伤亡再大,但在巨大暴利面前,生命的那些成本都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人继续增兵,现在已经有21万美军来到了北非。而英军由于本土的战事,目前只有12万人,由亚历山大上将统领。不过由于美国人多,又是援助物资的大款,总指挥依旧还是艾森豪威尔。
“我们需要更多的士兵!”蒙哥马利毫不客气的提议道,“虽然我们的火炮和坦克要比德国人多,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军队人数比我们要多!”
德国人还在增援突尼斯,不止是从欧洲调遣,隆美尔甚至从苏伊士运河的战线再次调来了3个师,让盟军的人数不再占优。英国人抽调不出多少援军,只能指望美国人。
“还有8个师正在路上,他们会很快赶到!”艾森豪威尔扫了安坐如山沉默不语的亚历山大上将一眼,淡淡的回应道。
随着陆军的表演,美国人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了欧洲。
大不列颠上残酷的战斗,虽然是以英国人为主,但依旧让美军损伤超过了5万,并有1万多具尸体或者骨灰运回了国内。
在前世,美国在欧洲的陆军阵亡人数一共才17万多。而到现在,拥有各种防护的美军陆军的阵亡人数就已经超过了5万。
这还只是开始。
突尼斯还没有攻克,西西里岛还没有登陆,意大利还没有横扫,即使他们登上欧洲大陆,还要面对反扑而来的德国战车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