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个下午,刘全忠来了三躺,叶轩都闭着眼睛,似在假寐。
无论刘全忠有多急切,叶轩都不睁眼动笔。
这次“睡觉”的时间比上午还要长,一直睡到了太阳接近下山,酉初三刻,叶轩才长出一口气,睁开眼睛。
题目并不算难,但叶轩确实没什么把握。
第二道与第一道不同,下面两道二选一,一个是某年某月某日,某州某县的县令做出的判决;另一个则是大夏前朝某年月,朝廷颁布的法令。
要么,选前一项,对案件做出审定,对判决做出评论,并给出自己的判断。要么,选后一项,对法令做出评断。
对于判案,叶轩着实没什么头绪。题干太少,乍一看就是一个简单的案件,前因后果一句话明了。可叶轩没有卷宗,不知道人情关系,时事如何,根本没法下判断。
后者,他还是有些了解的。
毕竟,这个法令虽然不出名,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记载了史书上的。他看过,也看过前后的一些时政情形。
只不过,史书向来不详细,他只能从那些只言片语中下判断。
所以,这篇稿子,他写了很久。
研墨,提笔,挥毫。
一直到大堂里每个人都在桌子上点亮了烛台,叶轩才誊抄结束,松了一口气。
不算多满意,但也是他眼下能写到的极限。信息量太少,他只能凭着对史书上只言片语的简单记载,做这么多的分析了。
刘全忠又一次走过来,正好看见叶轩吹干第二份考卷,将之收起。
顿时,侍讲学士悔的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走了!这么不赶巧,正好碰上叶轩写完。这下子,是一点也没看到。
刘全忠无奈地走近,打量了叶轩回答第三道考题的白卷,叹了口气。
叶轩已经算写得很快到了。正常来说,第一天晚上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也只是堪堪写完第一题经义,看完第二题并打好腹稿,最多打了一小部分。
像叶轩这样,打完腹稿就能一蹴而就,一字不差的,着实少见。大部分人,都会边写边改,替换一些字词。
第三道,诗词,刘全忠没什么兴趣。
自古以来,写诗写得好的又不是没有,但最早的,都能追溯到刚刚建国那会。天下初定,高祖皇帝雄心壮志,民间百废待兴,文风开放,是故百花齐放。
随着时间流转,千年以来,各种限制禁锢越来越多,好诗名词也就越来越少,近几百年,都没什么非常出色的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