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没有足够的造船厂,而是没有足够的燃油。而且由于和苏联议和后全力对抗美国的计划破产,德国现在面临长期的两线开战。
同关系到大欧洲一统和第三帝国存亡的东线战场相比,大西洋战场的重要性的确不够,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最优先的供应了。
“诸位,现在我们必须调整原有的作战计划和军备生产计划,以应对局势的重大改变了。”
6月25日的德国统帅部会议上,总参谋长赫斯曼正式提出了改变作战计划和军备计划实际上,就是改变德国的国策!
赫斯曼说:“在东线战场击败苏联,帮助俄罗斯帝国在乌拉尔山以西建立有效统治,将是未来的首要目标。
而对美作战的目标,则将更改为以较少的海空兵力尽可能久的维持大西洋制海权,确保和南美洲、非洲西海岸的交通线,并且取得持久消耗战的交换比优势。”
“持久的消耗战?”希特勒这时打断了赫斯曼的发言,问道,“有没有可能通过几场海上决战的胜利迫使美国求和呢?”
“总理先生,”赫斯曼回答,“总参谋部和海军司令部当然会追求这样的结果。但是持久的消耗战明显对美国更加有利……美国人的目标很可能是抢在我们打败苏联之前击败日本。因此大西洋战场对美国而言同样是次要的和牵制性的,他们不可能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与我决战。
而美国如果在大西洋上采取持久和消耗性的战略,我们将很难寻求到决战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寻求决战的同时,做好持久的准备!”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因此,总参谋部建议重新安排今后几年的军备建设方案,以适应战争形势的最新变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