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可以邀请几家报纸和杂志,说一些偏向咱们的话,不求将其他媒体的言论统统驳斥,却也不能让外界都是批评咱们那部电影的声音。”
韩平更进一步解释道:“批评不是不行,但大批判式的打棍子做法显然脱离了批评的本质。更何况上纲上线的批评,也会破坏社会上的大好形势,可能会让民众感到恐慌。”
他说的很隐晦,也是他通过张华勋的话联想到的。
不过在场都是老电影人,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哪里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韩平同志说得很对,他们乱扣帽子,是不是想破坏改开的大好局面?”
“用心险恶啊,会不会是文化口的某些人想为姚某人招魂?”
“嘘,慎言。”
“咳咳。”
“嗯,韩平同志的建议很好,我认识《燕京晚报》的编辑。”
“我也有《文艺报》的关系。”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有关系的表示会发动关系,没关系的也表示会以自己的方式为电影呐喊。
汪厂长不住点头,对此也是欣慰异常。只要大家都把劲用在一处,何愁燕影厂会落寞。
“韩平同志,继续说。”
众人看向韩平,期待他能提出更多的好办法。虽然,这不容易,能提两个主意已经很难得,但万一他还有办法呢?
韩平没有让他们失望,他稍作思考后,继续开口道:“《大佛》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偶然,以后说不定会越来越多。咱们燕影厂会遇到,上影厂和西影厂难道就能幸免?这关系到所有制片厂的利益,厂长……”
“嗯,这个我会解决,不用多说,还有吗?”汪厂长道。
老一辈对这种事比较敏感,说不好听的,这叫串联,可以做,但不能说。
韩平微微一愣,旋即点点头,“再有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为商业电影发声?”
“嗯?”
“商业电影是大势所趋。”
韩平没有说太详细,他知道在场众人应该明白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