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辞别了汪知县,方应物这才顺顺当当的回到宅中。这夜他有点小失眠,不停地琢磨着刘吉传来的那些话。
这刘棉花翻来覆去,没有一句确定性的话,却挑逗的他蠢蠢欲动、心火高涨。难道让沈巡按千里迢迢、假公济私的给自己传口信,就是放几句空炮?
有一点很明显,那刘大学士觉得自己潜力无穷也好,亦或觉得自己人中龙凤也好,看样子想拉拢自己。或者叫栽培。
但总要卖点人情出来罢?可是和沈巡按谈了半天,没见到半句人情,只听到画大饼了。
按说以刘棉花的精细不可能犯这种错误,问题出在哪里?方应物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刘阁老特意单独强调一句“乡试很难。自己要努力”,这其中仿佛颇可玩味。
首先,为什么不提会试只特别强调乡试难?就算乡试取中,但若会试不中一样没有任何用处。莫非刘棉花的潜台词就是,会试比乡试简单?
更深一层的潜台词就是,如果自己能通过乡试考验,到了京城会试时。刘棉花将会出手相助,所以会试才能变得简单?
大明科举要说公平也确实算得上公平,也说严厉也确实称得上严厉,寒门子弟真能靠着科举走出上升道路。但同样也不可避免有各种猫腻存在。
比如说,一个宰辅大学士如果下定了决心,那真有一定能力影响到理论上是过程全密封的会试。
当然,如果自己过不了乡试这一关。也就没有然后了,刘大学士还是没有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