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遂军逼近城墙二十步时,城墙上周泰带领的山字营士兵,放弃了弓箭,近战肉搏的时候快要到了。龙飞只有这一面城墙,宽度约为五百米,无法容纳更多的战士,千名左右的战士,才能较好地发挥出战力,人手太多,反倒束手束脚。
战士们喘息着,他们中不少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那些庞大的攻城器械,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十步!
冲在最前面的韩遂军士兵拼命减速,城墙外,早已挖好了一条宽约三米的挖城壕,通常情况下,攻城方只有用土石将护城壕填平之后,才能更为方便地搭梯登城与守军近战。
成公英的眼睛眯缝了起来,龙飞的远程攻击力十分强大,令他损失了千余名精锐的战士,算是不小的损失。但成公英相信,只要能攻上城墙,战斗的结果就注定了。
韩遂军没有填壕!
在凤翔将士惊讶的目光中,攻城器械开始展现出威力!
“两根长圆木,上面钉着木板,下面安着木轮”,这是飞桥,又名壕桥。这种攻城器械最大的作用,是保障攻城部队通过护城河或护城壕,如果壕沟或护城河较宽,还可以将两个飞桥用转轴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折叠式飞桥。
飞桥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六韬》中记载:“渡沟堑飞桥一门,广一丈五尺,宽二尺以上。”
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在飞桥的帮助之下,韩遂军的攻城部队迅速地通过了护城壕,让龙飞城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挖出来的战壕,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护城壕现在能起的作用,仅仅是限制了攻城部队的进攻路线,韩遂军只能通过飞桥所在的路线前进。
接着上阵的是云梯。
韩遂军使用的云梯,看起来与普通的云梯没什么两样,也是由多名士兵扛着前进。但是,云梯到位后,韩遂军并没有立即将其向城墙上靠去,而是在盾手的掩护下,忍受着守军箭矢的攻击,默默等待!
分秒必争的战场上,他们在等待什么?
答案很快出现!
一个个巨大的木轮架,在韩遂军士兵的奋力推动下,靠近了城墙。这些单独的木轮架本身没有多少作用,但当它们与云梯迅速组合之后,一个技术含量颇高的新式云梯,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于底盘上,并且,这种云梯除了主梯之外,还有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
韩遂军的攻城部队,显然对组装工作十分熟练,不到两分钟时间就组装完毕,虽说又有数百人在这段时间内被射杀当场,但云梯被架了起来!
直到这时,这种云梯的使用方法,才完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由于有主副两梯,登城时云梯可以沿着城墙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要人抬肩扛;另外,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副梯,就可以“枕城而上”,减少了战斗时架梯的危险与艰难!
它的另一大优点在于,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会过早地与城缘接触,守军对攻城器械的破坏根本无从谈起,而副梯顶部的巨大铁钩,可以使云梯靠上城墙后,牢牢地钩住城缘。
这是一种强大的攻城利器,完全颠覆了阿牛对“云梯”的认识,洛阳战役中黄巾军使用的云梯简直象是小孩子的玩具!
如此强大的攻城武器,让韩遂军能够更加迅速、更加容易、更加安全地抵达城墙之上,当云梯搭起的那一刹那,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没有丝毫犹豫,攀梯而上!
与此同时,城下还没有来得及上城的攻城部队中,千余名弓箭手,在刀盾手和攻城器械的排斥下,无畏地张弓搭箭,向城墙上的守军射去,他们要分担攀城部队的压力!
韩遂军弓箭手的还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登城部队。
前所未见的云梯,使得凤翔军在以往战斗中积累起来的守城经验,根本派不上用场,这种云梯推不倒,又经过严格的防火处理,即使放在那里任由守军破坏,恐怕也不是三、五分钟能够看到成效的。
韩遂军当然不会给守军太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