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冯三娘也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寇兄你这单靠刷脸,真的不一定能成功啊!!!
“徐先生来了,还有华大先生、二先生、卢大儒!”
话音一落,学子书生们顿时一窝蜂的涌了进去,毕竟这场诗会,这几个老大儒们才是主角,学而优则仕,说到底,有谁想当一生潦倒不堪的诗仙诗圣。
不过片刻,寇立二人身边就只剩下一片落叶飘飘而下。
“我们也进去吧,”寇立不以为意,轻笑道。
“只能如此了,”芝麻公子垂头丧气的道,没有传世佳作,这寇仙人的名头,这次诗会之后怕是要不保啊。
进入舫中,搬来宽敞的空间此刻济济一堂,半个位置都无,寇立二人只能坐在最边缘的位置。
坐在主座上的三个大儒,为首的一个高冠博带、面色瘦黄的中年人,左手边留着两撇胡子,鱼泡眼的书生,右边则是很古朴的大儒形象,身板端正、模样严肃。
这三人,就分别是近科的徐翰林、华大先生、二先生,其中华大先生是三华书院山长,华南峰之父,而二先生则是江南有名的风流才子,最善诗词歌赋。
又片刻后,卢大儒也持着书册走来,面向诸位书生,席地而坐,绝大多数才子都露出崇敬的神色,这位致宦的前吏部尚书,门人故旧满天下,加上能唯才是举,很得人心。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之间,有大文章,此乃微言大义也……”
出乎意料的是,卢大儒一开始便舍弃诗词歌赋,讲的却是经注大义,可在场中人却听的很认真,乡诗之前的诗会,名托诗会,更多的还是政治上的考量。
提学官于考生不可不关心,也不可过于关心,于是便借诗会考效众人。
果不其然,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大有准备,讲起经书集注来头头是道,辩义无双,谁知道与乡试有关的内容,就在这文字之间了。
到了后来,就连华大先生和二先生也参与其中,只有徐翰林一直闭口不言,脸色严肃,毕竟他是主考官,稍有插口,便会被人各种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