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戏曲而言,就包括豫剧、评剧、梆子、评弹、越剧、昆曲、潮剧、龙江剧、粤剧、秦腔等等20多种剧种。
20世纪50年代,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即以一出《花木兰》名噪一时,该剧更是于1956年被搬上银幕,拍摄成戏曲艺术片而享誉大江南北。
“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这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已是豫剧经典唱段,为人所熟识。
其他被搬上荧幕的戏曲还包括早至1926年梅兰芳的《木兰从军》、1994年白淑贤的《木兰传奇》等等。
戏曲艺术片之外剧情片也是琳琅满目,如1928年梁梦痕主演的《木兰从军》、1939年陈云裳主演的《木兰从军》、1953年王元龙主演的《新木兰从军》、1957年唐醒图主演的《木兰从军》等等。
在创作种类和数量上,国内众多“花木兰”队伍煞是壮观,迪斯尼小人则是形单影只,强弱对比自是不言自明。
可事实上,正是这迪斯尼小人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打下一片大好江山,使得这花家女英雄的名气响彻全球,让世上知道迪斯尼的洋花木兰,而中国本土的花木兰相对而言却是成了小家碧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山姆大叔版花木兰之后中国对于花木兰的开发多多少少已是借助了迪斯尼已创下的名声、打下的基业。
于是,曾经导演过《神话》的唐季礼在2005年年底宣布要重拍花木兰,以此向世界宣传中国人自己心目中的“花木兰”,但是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唐导把中国人忽悠惨了!
王小虎目前所占据的优势就是:山姆大叔还没有向前世那样疯狂的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民间文化收购,他们还没有想到所谓的文化侵略和文化市场的争夺是关系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大事。
所以王小虎版《花木兰》在剧本创作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次他不再搞什么中西结合,不再为了迎合欧美地区观众的口味采取什么投机取巧的手段。
事实上在《神话》、《少林寺》两部电影的成功铺垫之后,王小虎可以堂堂正正的启用中国文化背景,通过电影展现属于自己的作品,虽然这部《花木兰》也是他借鉴前世的,却融入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将一些看似不合理、对剧情构成拖拉的地方删除,加入新的元素。
比如王小虎这次突出花木兰内心深处对战争的挣扎,对爱情的彷徨,对死在战场上的士兵那种辛酸,即使一个无所谓的转身动作都可能牵引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悲情。
这也是林青霞之前对王小虎说不能胜任剧本中第三阶段的原因,她的演技经验虽然很多,对于胜任这样的史诗性电影却没有丝毫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