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相比斯皮尔伯格,李旭和卢卡斯的关系要更密切一点,毕竟斯皮尔伯格成名更早,70年代初就开始拍电视剧积累经验不说,75年上映的《大白鲨》以7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卷走了近5亿的票房,可谓一战成名。
卢卡斯就不同了,尽管他处处表现得跟个重生者似的,用一个短片打动了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支持下拍摄了处女作《美国风情画》,口碑票房都还可以,然后就开始制作星战三部曲,并制造出一个经久不衰的流行文化标志。
而为拍好星战成立的工业光魔,更是带动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为好莱坞以后在全世界攻城略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美国风情画》虽然很不错,却没有《大白鲨》那么逆天,所以星战第一部的剧本在73年就完稿了,却在3年后才获得了福克斯的投资。
即使如此,福克斯依然犹豫不决,于是让李旭捡了个空子。
他那时刚好有了点零花钱,又一直关注着好莱坞,在确定卢卡斯在拉投资后,通过父亲联系上了对方,直接拿了500万美元,几乎占了一半的制作费,甚至豪言不够的话还能追加。
至于结果,不用多说,近十倍的回报,还有卢卡斯的友谊。
斯皮尔伯格就没法这么搞了,《大白鲨》是75年上映的,制作时间自然是74年,那时李旭才刚弄出贪吃蛇,自然没法截胡这回报率远高于星战的电影了,也就失去了雪中送炭的机会。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上面说了嘛,斯皮尔伯格早就有资历了,也比卢卡斯更精明,这个时期的卢卡斯至少还有些耿直——虽然也有限。
后来斯皮尔伯格拍摄《第三类接触》和《一九四一》的时候,李旭还是投了一笔钱进去,这个年代的大制片厂远不如20年后那么财大气粗,有人主动帮忙分担风险这种事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更何况,李旭也像对卢卡斯那样告诉斯皮尔伯格,需要投资了找自己就行。,
于是在《第三类接触》和《一九四一》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后——倒不是说没有赚到钱,《第三类接触》成本2000多万,全球票房差不多3亿,利润肯定是有的。
但之前同样说过,这年代的大制片厂们,主要还是靠票房赚钱,没那么多周边可以开发,他们更希望能出现《大白鲨》那种大爆的电影。
换句话说,他们希望成本尽可能的低,而票房尽可能的高。
再说了,《第三类接触》有得赚,可《一九四一》却差点仆街,3000多万的成本,全球票房没能过亿不说,北美票房只有3000万出头,尽管成本里面日本出了大头,还是险些没能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