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回到皇宫,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北方金国正在慢慢的同化,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纵然张叔夜行事老辣,也不可能轻易完成这件事。
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
赵桓也不急,因为他恰恰有足够的时间。
现如今,重点是大理。
当金国和大理都在控制中,剩下的西夏就不足为虑了。
赵桓在宫中畅想时,一名太监走了进来,行礼道:“官家,种师道求见。”
“传!”
赵桓立刻吩咐了下去。
太监去传旨,没过一会儿,种师道拄着一根拐杖走了进来。他虽然精神还不错,却真的很苍老了,年纪比杨时都更大。
今年的种师道,已经七十八岁。
年近耄耋之年,还有这样的精神,算是相当好了。
赵桓摆手道:“种公不必多礼,赐座。”
太监搬来了凳子,种师道却没有直接落座,依旧恭恭敬敬的向赵桓行了一礼才坐下,郑重道:“老臣今天来拜见官家,是为了国防大学的事情。”
赵桓笑道:“种公请说!”
种师道卸任了枢密使,去建立大宋国防大学,在去年初就建好了校舍,开始招募生源。
军中的一些骨干,会抽调到国防大学去。
武将的子嗣,经过考核合格,也可以在国防大学读书。
除此外,国防大学也对外招收士子和武人,奈何这一条招募的人很少。
不是报名的人少,相反报名的人很多,大多数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武人,或者是一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读书人,没有半点的见解。
有才华的读书人,早就去考功名,不愿意入伍。就算皇帝重视,也没人愿意去当武人,还是当读书人好。
以至于,国防大学的人主要从军中抽取,以及从武勋武将子嗣选拔。
这是主要的生源。
赵桓对此也不怎么在意,因为国防大学上升的渠道和空间没有被堵死,他就不担心。
对赵桓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出身是什么,能有利于大宋朝廷,能有益于朝廷发展,一切就是极好的。
恰是如此,现在国防大学组建起来,生源愈发稳定,赵桓反而觉得不错。
种师道神情严肃,开口道:“官家,国防大学培养的武将,已经在大学中学了很多。”
“就算大学中开设了骑射、步战、参谋、后勤和辅兵等各项课程,虽然老师的讲授很详细,都不如实际上的参与。”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唯有让国防大学的学子能真正参与,见识到战场上的情况,才能有所收获。”
“现如今金国有小范围的抵抗,战事时有发生,老臣希望国防大学中最优秀的一批学子,能够全部送入北方战场历练半年。”
种师道正色道:“请官家准许。”
赵桓笑道:“朕还以为什么事儿,这个简单。”
“来人,召宗泽入宫觐见。”
当即,赵桓就安排了下去,让枢密使宗泽来负责。
太监去传旨,赵桓却看向种师道,正色道:“种公啊,这样的事情,您以后直接和枢密院宗泽联络,不必来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