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尽吹牛,后天我一直在家,随时过来开走。”小武哥的声音透着爽朗。
小武是郑典一个村的,以前郑典父母都在村子的小学教书,跟小武哥做了10年的邻居。小武从小没了父亲,母亲又多病,全靠郑典父母去县里争取才免了学费。后来高中没毕业就去当了兵,家里母亲也全靠郑典一家帮衬着。两年后郑典父母调到镇中心小学,小武也从部队上回来,借贷款买了辆车跑运输,慢慢有了些钱,便一家搬到镇上来,继续与郑典家做邻居。小武平时不说什么,但但凡郑典家有事,他都二话不说跑来帮忙。小时候郑典没少跟着他后面,郑典性情温和宽厚,不愿跟别人争斗,即使受了欺负也不放在心上,没心没肺的样子,但无形中小武替他挡了不少麻烦,才使得郑典童年少了许多磕碰。
母亲经常念叨没为郑典生一个哥哥,便把小武当自己家的了。她常告诫郑群说,点点在家有父母,出去了得靠朋友,咱们得把点点的朋友当自己的朋友。点点什么都好,就是不太好强,什么都不跟人计较,最好欺负了,娟丫头都欺负他成了习惯。
郑群说郑典这性情好啊,这叫大智慧,古人有句话叫“不争即大争”,说的就是这个理。
杨晓月却不以为然,自己的儿子老让人占了便宜去,当娘的能睡安稳了么?她狠狠地对自己的丈夫说:
“若不是儿子这样的性子,小雪能被别人争了去了吗?你看别人家孩子一般大岁数,现在都几个孩子了,你这个老不死的还在这撺掇着儿子别跟人争,你是不是想气死我啊?”
见晓月发飙了,郑群忙附和着说:
“对,咱什么事都可以不争,但唯独这事咱们得卯足了劲去争。这样吧,小雪那丫头已经过去了,咱们不去争了,但这周围好姑娘有的是,你别天天窝在家里,没事出去走走,会会你那些老朋友,多认识几个人。你妈妈也跟你盯着这件事,见着好的就让人说去。”
“你这个老不死的,这都什么年头了,还说媒。咱儿子有那么差么,最多咱们去盯着,看好了让儿子自己去处。我看,让咱们点点每个月处那么两三个,多费几个月也就成了。”
听着父母的话,郑典心里暴汗,还每个月处两三个,当咱们镇里是我家后花园吧。不过郑典表面只能陪笑着,说一定尽快找个媳妇,生几个大胖孙子孙女。老两口听了大为开心,父亲拿出一瓶酒,叫郑典陪着,就着一盘花生就喝开了。郑典酒量好,这都是在非洲锻炼出来的,在那没事几个同胞就凑一块喝二锅头,这酒公司每季度都从国内发好几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