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的文举殿试需要总共三天时间,不过并不是说瑞龙殿前的初试之后就紧接着进行殿内复试。毕竟四百位学子关于时事、政务、或者民生的考卷是要组织人员进行评审的。
而这个临时组建的阅卷组也是由当朝极为有名的几位大学士组成。他们是尚书省尚书令谢玄、门下省侍中内阁大学士王安、翰林院院长汤明传、御史言官总府总管曹云开以及书画大家季铭礼五位。
五人经过连续两天的联合阅卷,将从贡士们的立意、破题、论证、结论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在确定了几十份最为出彩的考卷后联合呈送当朝皇帝亲自亲阅。
最后,再由明轩皇帝确定出十位最为优秀的学子,召入那金銮大殿亲自进行问策,以确定三甲。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学子们的命运就一定掌握在以上五位手中。因为其他没有及第的考卷会被装订成册一起送往翰林院,由那些翰林学士以及言官御史们再行参阅。若是有极为突出者,会被联名再行推举上来,获得明轩皇帝的注意和提拔机会。
说起金銮复试的策题,倒不是明轩皇帝的临场发挥,而是由阅卷组的五位名士为明轩皇帝圈出四道题目,然后在考试当场,十位学子会顺次分别被召入殿中,从明轩皇帝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策题,再然后,遵循着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答题的顺序在瑞龙宝殿之内答题三个时辰,成与败也就只看天命和天子的喜好了。。。。
而且对于殿前的策文,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圆、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还要重要一点,毕竟这涉及到天子的心情和决定。
待得撰写完毕,卷宗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五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待得全部审阅完毕,再共同面见天子,与天子共同确定文科鼎元和其他名次。
再择良辰吉日,共同征兆文武三甲共同面见圣上,赐金枪银甲、金笔玉牌,祭天祭祖,封官任职。。。
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翰林院进修之后再经朝考,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的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至此,整个科举考试宣告完成,大乾的未来朝堂也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