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吕杨命令随行人员在河湾上临时搭建了一个码头,在上面堆砌起一堆堆的粮食,主要是稻米、面粉、鱼干和肉干,以及精盐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粗布麻布和针线,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制作衣服的,比黑水族人用来制作的粗麻要好许多,数量也比兽皮要巨大得多。
附近立起了巨大的锅棚,开始用大锅煮粥。其他人则向四面八方分散开,通知附近无家可归的人们河湾处有食物、有衣裳可领。
聪明的,则会直接找上当地的长老、首领等人,将河湾上的情况说一遍。
等到了中午,河湾上已经聚拢了三千人。
吕杨不可能让这些人光吃不干活,于是在施舍了没人一碗粥之后,规定所有人只要在河湾上干活一个下午,每人将会得到三个大馒头。
所谓的干活,就是在河湾上修建一个码头,主要是平整地面,铺上石子等等,只要有点力气,就能干活。
就这么一个规矩,让不少黑水族人留了下来,赶都赶不走。
一些部落的首领或者长老,干脆在河湾上指挥本族的人修建码头、搭建简易的木屋等等,以换取白面馒头。
当然了,每人一碗粥是定量的,只能让人饿不死,不管饱。
第一天傍晚的时候,附近便有近三千多遭了灾的难民聚拢过来,他们到了晚上依然不离开,于是便在附近升起了一堆堆篝火,整个河湾地区,一眼望去,煞是壮观。
第三天,聚拢的灾民已经达到一万人。
河湾上,一部分继续休整平地和码头,一部分人则开始伐木,修建一排排的木屋。
这些,吕杨都派人规划,让自己人领着那些首领和长老带着自己的部落中人去干活。
第七天,已经是一个星期,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的人达到三万八千人。
这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数字,附近方圆百里的部落,能聚集过来都过来了,不能过来的,都守在原来的部落重建家园。
这个时候,河水已经逐渐退去。
随船来的食物已经消耗一半,不得已,吕杨只好派人回去催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