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1 / 4)

铁骨 天子 7176 字 1个月前

第二四七章

扬州大捷产生的效应,远远地超出了众人的意料之外,随之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更是让国内外各势力瞠目结舌:

在五月一日举行的誓师大会上,把持南京政府权柄的蒋总司令郑重宣布:何应钦将军担任第一路军总指挥,率领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师,周凤岐将军的第二十六军、赖世璜将军的第十四军、曹万顺将军的第十七军即日渡江北上;李宗仁将军就任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领麾下第七军夏威师、第十五军刘鼎甲师、王天培将军第十军、王普将军第二十七军、柏文蔚将军第三十三军等部迅速北上,进攻滁州一线;由蒋总司令任总指挥、白崇禧将军任前敌总指挥的第二路军,下辖贺耀祖将军第四十军、第一军第一、第三师和安毅独立师、陈调元将军的第三十七军、杨杰将军代理指挥的第六军,即日誓师北上,攻向徐州。

武汉方面对此反应强烈,继四月份宣布撤销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人部部长和黄埔军校校长职务之后,再次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的名义,宣布撤销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职务,同时任命远在陕西的冯玉祥将军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任命晋绥军统帅阎锡山和军事实力急剧壮大的唐生智将军为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谁知道老奸巨猾的阎锡山并不买账,以“深恐赤祸蔓延”为由,拒绝了武汉政府的任命,让汪精卫和唐生智狼狈不堪,闹了个大红脸,却让蒋介石高兴万分,立即密令祖籍山西的财阀孔祥熙自上海启程,秘密前往山西与阎锡山商议。

就在此时,突然传出蒋介石要对第二军进行缴械收编的惊人消息,第二军将士闻讯后大惊失色,惊恐之下全部离开江北,开往武汉,而南京卫戍司令程潜不知道是不是厌倦了杀人盈野的“清党”运动,暗中响应了武汉方面的呼吁,于誓师前匆匆率领麾下最为精锐的十七师离开南京,投往武汉阵营,随后驻扎在南京的第六军十九师在杨杰领导下,迅速改编为第六军,从此依附在蒋总司令的羽翼下。

获得李宗仁桂系军队和江浙军界各部支持的蒋介石完全与武汉方面撕破了脸皮,公开否认武汉方面的合法地位,另立中央,推出胡汉民为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与汪精卫和孙科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针锋相对,并以极其高调、无比坚定的北伐姿态,向全国宣布立即率部北上,消灭反动军阀,捍卫中山先生的遗志,完成中山先生未竟的北伐大业,一时间赢得了许多中立势力的好感与支持。

国民党以及国民革命军从此彻底分裂为两大阵营,无数的黄埔同袍从此走向了同室操戈的道路,在今后数十年的纷争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痛心疾首、爱恨交加的历史悲剧。

安毅并不知道自己一手策划并取得的扬州大捷,对时局产生的意义和推动作用有多大,他只知道自己的独立团升级为独立师之后,有忙不完的事情。一到南京大公馆饭店,他就直接给陈立夫打了个电话,陈立夫满口答应前往大公馆饭店,与潘鹤年见面。

安毅放下电话,驱车前往南京政府大院,来到留守的第一军军部呈交编制报告,仍然像以往那样恭恭敬敬求见军部长官,与副军长蒋光鼎将军和政治部主任何玉书等长官交谈一个半小时,详细汇报所部的扩编情况和面对的严峻形势,诚心诚意地恳请军部在各个方面,给予年轻的自己和独立师大力帮助和指导。

安毅诚恳的态度和不骄不躁的谦逊作风,得到了长官们的欣赏和信任,爽快地批准了独立师的扩编方案。

蒋光鼎将军与众同僚商议片刻,当即决定调拨八千套军装、一个团的轻武器装备和相应弹药,以支持独立团升级为师的扩建工作。

汇报结束,老长官何玉书将安毅送出门外,谆谆叮嘱安毅尽快去找总司令部经理处长老长官缪斌帮忙,为老南昌的征募处和士官训练基地多弄点儿装备和资金回去,并告诉安毅已经确定了独立师党代表的人选,就是目前供职于军部政治部的二十六岁少将刘首江,江苏宿州人,十七岁就在上海加入了国民党,去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放弃了进入日本陆军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追随蒋总司令参加北伐,是个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难得人才。

安毅告别何玉书,与副官沈凤道、侍卫长林耀东驱车前往蒋总司令的官邸熙园。

车刚在花园旁的草地上停稳,总司令侍卫长王世和已经笑着迎了上来,将安毅领进院子,来到侍从室等候。

很快,得知安毅到来的俞济时和康泽等黄埔师兄全都围到了侍从室,一个劲儿地恭贺安毅晋升师长,并要求安毅摆上两桌酒好好庆祝一下。安毅不假思索,爽快地便答应了下来。

四五个师兄弟没能说上几句话,秘书前来通知俞济时,校长有请安毅,安毅连忙站起来,端正帽沿,整理风纪,跟随在俞济时身后走到蒋介石的办公室门前,稍微停顿片刻,大步入内朗声报到,并对坐在里侧沙发上含笑望来的葛敬恩和殷祖绳两人敬礼问候。

蒋总司令等人此时正在为第二军戴岳的两个师逃离江北、放弃围攻滁州造成的战机延误而头痛不已,对顾祝同和何应钦同时发来的请战电报,一时间难以做出抉择。

蒋总司令示意安毅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凳子上,想了想将顾祝同和何应钦的电报推到安毅面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