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〇章却是为何?
南京方山的战车演示情况,并没有大力进行宣传,*党报仅仅只是在报纸不起眼的角落,登上一条非常短的新闻,报道最多的还是中日关系问题,以及“中日共同信念和意见”的探讨与争论。
非官方报纸的态度则截然相反,《申报》、《东方新闻报》大量报道了*驻屯军偃旗息鼓一段时间、避开中*方华北军演的影响后,于九月三十日在天津北部悍然进行的大规模军事对抗演习的情况,以及驻扎上海的日军,两次秘密增兵,对中国华东地区施加军事威胁等现实。
各专栏作家得出的意见非常一致:通过血腥政变上台,现在已成功掌控*政坛和军界的日军鹰派,正在快步加强对中国华北地区的控制和对绥、察等地区的“牵制”。*军队和政府两界驻华官员,对华外交中采取的手段变得更为狡猾变通,一方面对中国政府针锋相对的外交策略施以软磨工夫,促使中国政府进入日方刻意引导的关注渠道和方向,一方面对华北各地方军队却越发声色俱厉,高举恐吓大棒,使得其在平津和绥、察地区的实际权益原来越大。
几乎每一个有识之士均意识到,*政府对华政策的逐步调整,昭示着日军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已经为期不远。
安毅对天津日军举行的有五千官兵参加的演习,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政府和*也知道日军此举报复的成分居多,毕竟长期滞留他国、思乡心切的日军也需要振奋军心士气,更需要对华北军民展开心理战,对华北军政当局施加更为强大的压力,企图通过军事威胁和*恐吓等手段,打破当前僵局。
但是,安毅坚信:只要第十七军死死地钉在冀中冀南地区,日军除了主动挑起战火,别无他法,但是要大打特打,目前看来谁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南京中央政府机械化部队装备采购案,至此落下帷幕,轮式装甲车圈定了德国、美国的三种展示装备,履带式坦克最后胜出方则是英国和德国。
心中极为失望的法*火商埃布尔接到安毅的信函,一扫沮丧之态,慷慨地把两台展示坦克,捐赠给了徐庭瑶的交缁学校,于次日离开南京返回上海远东总部,数日后乘船南下河内,与安家军和朱培德滇军代表,展开密谈。
收获最大的徐庭瑶短短两天时间惊喜不断,由于安毅慷慨借贷,徐庭瑶省去了上下奔波到处求人的麻烦。当晚在军委举行的答谢宴会上,法国雷诺公司军火商埃布尔、德国克虏伯公司代表哈曼,在安毅的陪伴下向徐庭瑶敬酒,随后分别说出将展示样车赠送给徐庭瑶交缁学校的慷慨决定,让徐庭瑶惊喜万分,不住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