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八章乱象纷纭
西安事变的后遗症终于在二月二日总体爆发。
两日前,东北军主要将领——甘肃省主席于学忠得知内部矛盾随时会激发,立即从兰州乘飞机赶赴西安,同时准备与中央派驻的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等人举行谈判,进一步落实中央决议并商定执行时间。
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则支持东北军中少壮派的意见,但杨虎城自身对支持张学良倾向于中央的东北军干将缪澄流、刘多荃等人没有任何约束力,赞同武装斗争到底的东北军少壮派将领,谋求利用于学忠代替主张和平谈判的东北军大将王以哲,寄希望于保持中立的于学忠能够返回西安,率领东北军,与步步紧逼的中央军决一死战。
耿直的于学忠在日寇不断增兵东北、华北的严峻形势下,根本不愿意发生东北军和中央军的内战*,回到西安后,便明确表态,不赞成主战派的意见,并重申自己的立场:少帅未回之前,支持王以哲代理东北军总司令职务。
杨虎城与一干东北军少壮派军官大吃一惊,因此在西安城王以哲的官邸结束双方高层会议后,大失所望之下,破罐子破摔,纠集军中主战派,秘密商议,再来一次兵变。
主和派显然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不管少壮派如何蹦跶,如何叫嚣,只要牢牢地控制和把握住前线部队,事情就会获得最终的圆满解决,这也是张学良给予东北军将领们的意见。
杨虎城在得到共产代表“共同进退”的承诺之后,把两军最高会议协商好了的和平通电压着不发表,而主张打一下再寻求和平。东北军主和派将领则认为杨虎城是别有用心,不照顾东北军和整个集团的利益,同室*戈,企图通过发起大规模内战,来消耗东北军和中央军,借以从中渔利。
东北军内部的会议转到于学忠的官邸继续进行,以王以哲、何柱国、于学忠、蒋斌、高崇民等为首的高层将领,再次主张按照张学良一九三七年一月一日致杨虎城函件的指示行事,避免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反对与中央军贸然开战,并接受中央提出的整编条件,从潼关北撤。但是,以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人为首的中下级少壮派军官,却坚决主张中央先放张学良回陕再撤兵,否则不惜与中央军兵戎相见,玉石俱焚。最后会议不欢而散,矛盾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