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五章乱世之殇
夏俭在嘉兴也遇到和顾长风相似的事情,不过由于沪杭铁路和公路贯穿嘉兴全境,灾民的来势更为凶猛。
自卢沟桥事变开始,日军便强行驱逐黄浦江沿岸和沿海一带的中国民众,宝山县、上海县、川沙县、南汇县成为重灾区,民众挨家挨户被日军用枪口逼着从家里驱赶出来,像赶鸭子一样赶向日军控制区外,稍有反抗就拳打脚踢。随后,日军便在主要路口设下了关卡,*人员进出。
好在,由于这一地区临近上海,国际影响巨大,日军没有发生*捋掠等情况,但许多人家祖祖辈辈留下的房产和土地,就这样扔给了*人。虽然南京政府一再表示*,但日军置若罔闻,假惺惺宣布此乃确保上海安全的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避免以上地区进驻中*队,维护上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使上海不受战火波及。
离开家园的百姓,纷纷涌入租界区、宝山县、上海县、奉贤县和松江县等市镇,等待*人放开管制后重返家园,但随着战火燃起,各种谣言满天传播,这个说*已经战败了,另一个说某某地方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还有人说南京政府已经迁都。民众对于未知是最为恐惧的,再加上消息不对称,以为中日开战中国几无胜算,再联想到近年来在各种报纸上传播的日军的残忍和嗜杀,纷纷选择向内地迁移。
逃难人群中,稍有资财的,通过乘坐火车、汽车班车等形式,先逃至杭州、南京等大城市,观察时局变化再决定下一步动向,而大多数囊中羞涩的人家,只好随着公路铁路,向遥远而未知的西部地区迁移,以远离战火的威胁。
“怎么这么多人?我们安置得过来吗?”嘉兴城东七星乡嘉沪公路旁,一群将校站在三米多高的土堆上,看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人潮,作战处长杨烈少将一脸的震惊。
夏俭目光严峻:“安置不过来也得安置,老大下了死命令,这些老百姓都是宝贵的资源,一个也都不能放弃。”
副军长邓斌怀疑地问道:“湘西、黔西、叙府、滇南等地能安置得下这么多人口吗?我们从嘉兴城区来这儿一路上,起码就有上万人,瞧这阵势,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人。”
军部一干将校也七嘴八舌,纷纷表达和邓斌相同的观点。
夏俭左右看了一眼,放低声音:“亏你们在滇南驻扎那么久,难道你们不明白咱们修的那些连接中缅、中老、中越边界隧道的用意?法属安南北部和缅甸掸邦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轻轻松松安置个两三千万民众毫无压力。随着中日开战,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华北和淞沪地区,那些出口极为隐秘的隧道,已经被咱们滇南工程兵团全部打通,洪兴社和我们的滇南警卫部队已经联系上了,悄悄进入该地区,严密监视殖民地政府和驻军的动静。
“如今欧洲和亚洲都不太平,德国、意大利、苏俄和*,已经成为四大不安定因素,英、法已经无法组织类似于欧战前进行的对殖民地的大规模人口普查,这就给我们浑水摸鱼创造了条件。这次西迁的民众,大多会被迁入法属安南和缅北,为我方势力进入中南半岛创造条件。”
一众将领听了目瞪口呆,军参谋长兼三十师师长颜耀寰笑着说:“大家放心吧,你们什么时候见过老大打无把握之仗?就凭借着法属安南和缅甸那么点儿军队,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的。这也是黔西和湘西部队暂时无法东进助战的原因,我们得随时注意英法的反应,有针对性的做出部署。”
三十师参谋长罗磊少将摇摇头:“那我们的粮食够吗?这次遍及西南、西北地区的旱灾,西南的粮食储备仓库消耗巨大,眼看这场战争不是三两年可以解决的,一下子增添那么多人吃饭,我们的粮食储备供应得上吗?”
夏俭笑嘻嘻地道:“这个就是我们老大的本事了。从前年开始,由宋子文主导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初见成效,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在我们川南集团和江南集团的大力推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湖地区的企业普遍采用我们自行研发的机械设备,产能成倍提高,工商业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工业品我们都可以自行生产,大大抵制了发达国家在我国的商品倾销。
“欧美那些资本家可是无孔不入的,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审视中国市场后,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比起他们国家要高上许多,于是便用轮船拉来大量粮食,打压我们的农业生产,试图通过让农民破产进而导致购买力下降等方式,来打击我们的工商业发展。
“我们老大当机立断,大量吃入外国的米粮,结果,欧美国家上千万吨粮食运到中国来,泡都没冒一个,就让咱们给消化掉了。前年和去年风调雨顺,江南和两湖一带农业出现丰收,粮食价格急速下跌,又是我们老大以超出市价两成的价格,大量收购粮食,维持了中国粮价的稳定,同时也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家知道这些粮食现在在哪儿吗?都在江南集团遍布全国的物资仓库里。所以说,粮食问题不用愁,川南物资存储中心只是表象,那是给中央政府和外界看的,大头是在江南集团和川南集团的库存,只是外界并不清楚这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