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一章 德法开战(3 / 4)

铁骨 天子 6116 字 1个月前

“......原本整个印度战事扑朔迷离,英军出人预料地*,竟然与来势汹汹的日军斗了个旗鼓相当。原本我们以为在雨季来临前,日军想要改变目前这种不利的态势非常困难了,但谁也没想到,受阻于吉大港及戈尔诺普利河一线的日军,竟然会出此绝户之计,将高悬于平原上的山地湖泊炸毁,预计这一场洪水下来,集结在吉大港周边地区的英军、英印军及孟加拉军将损失殆尽,包括平民在内,人员损失起码在五百万人以上。

“随着英军在吉大港周边地区集结的有生力量的消失,横亘在日军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一下子消失不见,英军在孟加拉地区新编成的穆斯林军队,只能各自为战,面对拥有海陆空优势的日军,英国人的顽强抵抗将逐步瓦解,这一场已经持续两个多月的拉锯战,将以日军的最后胜利告终。

“目前,日军唯一需要做的,便是进军,不断进军,一边分兵拔除英军在海岸线一带设置的海防要塞,一边向北打,与阿萨姆地区的日军汇合。只要占据梅克纳河沿岸的港口城市,日军的补给线便可以由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恒河,一直延伸到印度内陆,只要兵力允许,甚至可以一直打到德里。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五月下旬印度及孟加拉地区进入雨季后,道路泥泞不堪,行军极为艰难,部队进军总不能都靠船运吧?因此,预计在雨季结束之前,日军最大的可能是彻底占据并巩固印度东部的孟加拉及阿萨姆地区,占领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在1772年到1911年的一百四十年间,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是一座能够与中国上海比肩的特大城市,其工业基础仅次于孟买,日军一旦占据加尔各答,工业实力将急速膨胀,包括武器弹药在内的各种补给品即可就近补充,现在就要看英军对这些战略物资及机器厂房拆迁或者是破坏的速度了!”

顾长风听了有些奇怪地问道:“知道印度叛军的动作吗?为什么日军发起进攻这么久,一直嚷嚷着要迎接日军进印度的叛军却没有配合日军在东线的攻势,反倒是印度的穆斯林被英国人武装起来,与日军不断作战?”

刘卿回答:“虽然没有得到较为权威的答案,但综合第四厅、国安部和我们总参情报部的情报,由于英国人的分化拉拢,印度国大党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歧,导致各路叛军各自为战,一部分重新进入英国人麾下,一部分紧守地盘自成一体,一部分则在印布党的发动下准备投靠盛世才统领的苏军,还有一部分亲近日军的叛军,则忌惮英军在孟加拉地区的强大兵力,不敢轻易东进,准备在日军攻击附近地区的时候配合作战。

“印度是一个奇怪的国家,他们的人民非常温顺和感性,容易在承诺面前转变自己的立场,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弄不清楚哪些地方的叛军是属于哪一方的势力,估计连英国人自己也弄不清楚,轻易不敢调动印军作战。”

会议室里哄笑声一片,坐在主位的安毅却没有笑,他猛然站起,略带悲哀的目光从一干大员脸上掠过,表情严肃地说:

“这一点儿也不好笑,印度人的表现正好说明弱势民族的悲哀。印度人不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汉族这一主体民族,有着几千年生生不息传承的文明,而印度随着不同时期异族的入侵,血统和宗教信仰也不断变化,走到今天是弱势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实,古印度人建立的哈拉帕文明几乎与我们的夏商周文明同时期出现,但在公元前十四世纪,来自青藏高原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地区,征服了当地土著,并于公元前十世纪初在印度逐步建立奴隶制国家,形成高度发达的文明。婆罗门教形成于这一时期,以神的名义制定的种姓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公元前六世纪之后,印度内战频繁,期间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统治地位的佛教,释迦牟尼据说就是尼泊尔附近其中一个小国的太子。内部的纷争招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希腊人相继攻入印度,公元前四世纪末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力推广,不过孔雀王朝还是仅繁衍一百多年便被灭亡,随后印度进入列国时代,这个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了中国。

“到公元四世纪,印度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兴起,延续了两百年,从古老的婆罗门教演化出来的印度教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公元八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不断侵入印度,将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佛教日渐式微。到十六世纪初,改信伊斯兰教的*——突厥贵族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

“印度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混血的杂交种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包括信仰都是外来者强加的,这使得他们的性格中天然带有服从性。上次欧战期间,英国人组织了两百万印军到欧洲参战,这次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这也是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要攻打印度的原因,一旦占领印度,立马就有两亿人任凭驱使,对谁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吸引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