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三个阵营,也是绝了。”
“梅花内卫、内卫、群臣,都是棋子。”
躺在榻上,李彦没什么睡意。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诗真是再准确不过。
不过这个时代确实特殊,因为二圣临朝,要说李治把武后当刀使,不假,但他离得开武后吗,应该也离不开。
因为李治的身体,确实不好。
想要皇权大握,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
不光是智慧难度,还有身体因素。
远的不提,以两个靠近的皇帝举例子。
杨坚和李世民。
隋文帝杨坚由于得位不正,猜忌心重,短时间内把皇权加强得太快。
比如在行政区域划分上,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淘汰了一大批官员,各地有事就要向中央汇报,还不准各自组建自己的幕僚,生怕臣子揽权。
这样一来,中央就太忙了,以致于杨坚特别勤勉,因为他不勤勉不行,为了削弱地方和贵族的权力,活不就得自己干么~
再加上编写的第一版本《开皇律》太过严苛,单单刑部送上来的申奏,一年就高达上万件,还有其他五部呢。
最后杨坚实在忙不过来了,就减掉刑法,重新订立了第二个版本的《开皇律》,也即是后世熟知的那个版本,将罪名删减掉许多,才把皇帝的工作量稍稍降下来。
可见被逼成啥样了。
李世民和杨坚是一样的,为了皇权能下到地方,把各郡县的县令档案信息,整理起来,弄成一块块小牌子,挂在一座大屏风上。
他平日里时不时就背诵一遍,时不时就背诵一遍,跟学生背英语单词似的,反复记忆,然后等各地县令入京,才能全部认得,加以管理。
这些都是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做出的努力,很不容易。
不是想象中打击一下世家,压制一下高门,就能将权力收归己用的。
别人把权力交上去了,你要能管的了,身体支持不了处理那么多政务,然后不得不交给大臣处理,和之前又有什么区别?
正因为这样,李治那病秧子,就必须依靠武后。
武后是一个最好的工具人,替李治处理政事,能让天子将权力牢牢把握在手里,不至于被臣子蒙蔽。
但武后又不只是一个工具人,她也野心勃勃,也有自己的需求。
李治甚至有感到掌控不住,想要废后的时候,就是六年前的上官仪废后风波。
不过李治到了最后,终究还是不信大臣,更相信武后,于是上官仪全家成了牺牲品。
从那时起,武后的地位就稳固了,随着这些年威望愈发高涨,她要称天后。
“所以这个时候,出现武敏之事件,将她的威望打压下去,磨一磨棱角,再过两三年,才正式立为天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