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倭国之事,朱高燧一直都有接触。
其实倭人也是两头下注,一面跑去了谅山,指望打点秋风,无奈何人家压根理都不理你,于是便灰溜溜的跑了回去。
一开始,这朝廷对倭人也不甚在意,直到沐家那儿出了状况,朱高燧一下紧张起来,倒是让倭人钻了空子。
这倭人的条件大致也是如此,他们自称自己有雄兵百万,只要大明肯让倭人的货物在大明畅通无阻,便可携雄兵十万,上岸助阵。
这个条件,其实颇有诱惑,倭人已经摸清了商贸的本质,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土地眼下都是虚的,最紧要的还是市场,有了市场,倭人的工坊就可扩张,就可有越来越多的倭国匠人参与到工业生产中去,这大明迟早就成为倭人的工业倾销地,倾销之后,倭人的实力便可越来越强,大明对其的依赖越来越深,赚取了大量的白银之后,倭人便可以蓄养更多的军马,造更多的船只,工坊在获得大量利润之后,便可将相当部分拿去升级工坊的规模,改良工艺,使自己的火器更加犀利。
这其实就是谅山的路子,谅山已经走了一百步,倭人才走二十步,不过假若大明当真愿意开放对倭人的全面贸易,一边是大力鼓励工商,另一边却是被动接受,压制工商,那么用不了十年,倭人的国力只怕要增长十倍不止,到了那时,莫说是朝鲜、辽东。便是整个东南沿海,就都成了倭人们的鱼肉了。
而对朱高燧来说。所谓的通商,眼下并没有使他损失丝毫的利益。倭人的勇武,他也是素有耳闻的,太祖在的时候,就有倭寇滋扰东南,那些都是一些倭国的浪人,没有了出入,这才不得已来这儿劫掠,就这些人,就足以让地方的卫所焦头烂额。若是倭人的真正军马肯助战,对于朝廷来说,不失为一件美事。
其实假若不是广州之战,不是沐家投降,朱高燧也不至于走到今日这个地步,而现如今,任何救命稻草对他来说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双方一拍即合,倭人拿了一份大明王朝的密旨,已经返程。接下来的,就是倭人履行协议了。
这件事,朱高燧暂时不愿说出,可是现在。徐景明陡然问起,让他有些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