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头道:“是的!”
1941年11月份,为了应付东线日益紧张的局面,德军执行新的防御思想。1941年至1942年间的冬季,德军原计划把苏军逼到乌拉尔山脉一带,借此占领东欧平原上的工业重镇,然后撤出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兵力依靠乌拉尔山脉建立一条要塞式防线。这或许希特勒本人的眼中根本看不上又冷又寒的西伯利亚地区!
要塞式防守既经济又有效,它可以凭借少量步兵维持漫长的防线。不过德军战损严重,部队根本无法用传统的“连惯式线性防御法”。1941年11月6日在苏联的寒冬的气候援兵到来帮助了苏联人,让德国人在东线上的部队,顿时陷入了困境。但是希特勒仍然命令不准撤退,因此德军停止了全线撤退转而寻找有利地形度过寒冬。
由于希特勒的命令,德军将领们在物资很难补充,士兵对这种高寒天气的无法适应,无法有效应对苏军大反攻,尽管如此,德军的指挥官仍然发挥着他们杰出的军事才能,发现敌有进攻意图时,前线部队会提前撤退到炮兵火力网内。他们根据地形不同,各部队可视情况撤退到离防线800-2000米的地方,苏军越过无人的德军前线阵地时,德军的重炮就向它们开火,德军的大炮、迫击炮和机枪都远距离开火,迫使对方攻势减缓,丢掉的阵地德军稍后反攻夺回,这就是德国著名的“弹性防守模式”。
不过到了1942年8到9月份德军成功运用弹性防御模式,但到11月德军战损十分严重以至于无法有效防御,在苏联军队的攻击面前只不过是张薄纸。如此近千里漫长的前线上德军根本没有足够人手,甚至有的部队连不可缺少的流动后备队都没有。有的装甲师只有部分坦克,剩下乘员全部编入步兵单位,甚至后勤部队也投入战斗。
至于步兵营的人数甚至比连还少,他们的一个连有的甚至只有二十多个人。大量作战单位的重型武器仅有正常数的四分之一。
在德军的作战原则上一个师的守区宽度是6-10公里,而现在各个溃不成军的师守区宽度达30到60公里,却还要面对苏军反攻。各个师只好把三个团都调到前线,除了一个营外没有后备团,而该营还要把守后方要塞。德官苦涩的把这种兵力调配叫作“将一切都放在厨窗里”。至于师里仅有的流动后备队是一个编制不全的侦察营,更糟的是德军后勤补给系统几乎崩溃。
德国人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中成功节节抵抗苏军的反击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这样的德国人无论他们是为了什么,但你很难不让人佩服他们的悍勇之气和精神!
等我说完,大卫什么话都没有说,作为一名挣扎在死亡线上纯粹的军人来说,他很清楚的想象到这样的仗是怎么打下去的。作为美队中的一员,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的部队处在这样的窘境,在明知必输的战争中还有没有勇气继续打下去,他也不知道,或许会,或许不会!
我不知道,大卫现在在想什么,我道:“等回到驻地,马上调集部队,我们出发!”
其实调集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并不是我这一个小小的上尉就能说了算!我必须要向上级汇报请求执行的目的和方案,然后再通过战区指挥部的最终决策允许后,我才能真正迈出我的计划的第一步。很愉快的是,他们同意了我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