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也是一无背景二无文才三无功名的他唯一可以选择的路——黑?道。
黑道上的人物,往往都是亡命之徒,流动性很大。而且最喜欢吹牛。仗着刀笔小吏那可怜的一点权力,你帮他一把,等他流窜到外地,则一个地方的黑道,就都知道他及时雨宋江的名字了。
救十个,那就是十个地方。再加上这些人彼此之间交流互通,传递消息……所以孝义黑三郎足不出户。已是名满天下。
水浒传中描述宋江急公好义,全说的他是怎么资助暗帮黑道中人,可曾说过,他如何如何善待贫苦百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没有,一次都没有。
因为帮贫苦百姓没用啊。贫苦百姓就是种地的,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你帮了他,就算他记你的好一辈子,最后也是带进棺材里……
他是将自己手中那点权力。和对名声的经营,发挥到了极致了!
所以。千万不要说施耐庵老先生讲故事有问题,黑矮子一介小官,走到哪里就有人纳头便这根本不合情理。老先生的眼界其实已超越时代,提前八百年便意识到了炒作二字的神髓。
或许有人会说,宋江一个当官的,要这样的名声又有什么用?
没用吗?按照宋江的身世和身世,假如按部就班,可以说,他这一辈子,一个县城小科长的官职就算到头了。
可事实上呢,他先落草,再招安,硬是从一介刀笔小吏,做到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大约相当于知州知府的品级。他失败了吗?
这可能是他唯一出人头地的路了,而且是那般的艰险,那般的崎岖,那般的曲折,可他硬是走过来了,而且走的很好……
话题扯远了,未发迹时,宋江就注重名声,等到发迹之后,这个优点他也丝毫未忘。
就不说水浒里的故事了,从他明明已经和天人高层眉来眼去,暗中苟合,却偏偏弄出白龙王这么个让人完全联想不到他的分身,就可见他的苦心与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