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秋进了内宅,王绪便不能再去陪同了,那是他妻女的事情,他将兄弟王通和王肃都叫进了书房。
王氏三兄弟中,以老二王通的名气最大,他是闻名天下的大儒,太原王学便因为他的主持而声名大振,他在国子学授课时,很多达官子弟都以拜他为师而倍感荣耀,包括杨玄感的长子杨峻,他就是拜王通为师。
正所谓盛世文章乱世武,随着天下大乱,求学的风气已经消退了很多,王通也只能坐镇家学,传授一些依旧渴望读书的士族子弟,但杨元庆强势夺取河东又让他看到一线希望,杨元庆在丰州的科举给王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王通并不支持科举,他骨子里是支持九品中正,但在乱世时,科举能提高读书人的地位,能让弃学的人重新拾起书本,这又是王通所期盼的,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使王通期盼河东也能举行一次科举。
三兄弟在书房里坐了下来,王绪对兄弟二人道:“今天总管夫人的到来,你们意识到了什么?”
王通是做学问之人,对这种官场上的微妙比较迟钝,他没有什么想法,但三弟王肃却是离石郡长史,在官场打滚了二十年,他体会到了兄长的言外之意,略一思索,王肃便道:“今天她是第一天来太原,千头万绪的事情。她应该没有时间来拜访我们。”
“对!可是她来了,还带着长子杨宁,说是拜访舅父,可是我这个舅父从前对她根本就很冷淡。”王绪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光芒。他心中一些想不通的事情也渐渐解开了。
王通也有点明白了他们两人的意思,他迟疑着问道:“你们是在说,杨夫人的到来,是杨元庆的意思?”
王绪和三弟王肃同时笑了起来,连老二也看出这一点,不容易啊!
王绪点了点头,“一点没错,她的到来就是杨元庆的意思。杨元庆是在暗示我们,王家很重要,我觉得杨元庆的意思,可能是想让王家参与制衡裴家。防止裴家一家独大,毕竟在河东,只有王家才能和裴家抗衡。”
在河东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太原以南是裴家的势力,而太原和太原以北则是王家的势力。所以王绪才会有这个想法,但实际上王家实力远远弱于裴家,就在大业十几年二裴当政,使裴家势力迅速膨胀。
老三王肃沉思了片刻道:“我很担心我们能否敌得过裴家。裴矩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听说他一直把代王抓在手中。而且他又住在杨元庆府中,又有那么深的资历”
王绪笑了笑道:“其实代王就是个傀儡。并没有什么作用,而我得到一个确切消息,杨元庆已经将部分裴家之人迁来太原了,那么裴矩肯定就要搬出去,更重要是杨元庆不会只用裴氏和王氏,比如崔君素,他就是清河崔氏的重要人物,还有杜如晦,也是长安名门,我估计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也会有高官入仕,还有高颎的长子高德弘是上党郡太守,还有苏威,其实几家力量联合起来,完全能和裴家抗衡,关键是杨元庆本人的态度,很明显,他也是想制约裴家,那么我们就有机会了,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个突破点,将王家的声势打出去,这样,王家就能顺利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