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八万大军整齐地列队在晋阳宫北面的旷野里,八万大军几乎全部都是骑兵,每个士兵都牵着一匹战马,盔明甲亮,长矛锐利,士气十分高昂,每个人的目光里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期盼。
在晋阳宫前,头戴金盔、身着铠甲的杨元庆正在和七名相国一一告别,在相国队伍中,杜如晦此刻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保护大隋民众的安全,只要民众平安无事,那么一切财富都还可以重新创造。
他慢慢走到杨元庆面前,低声道:“殿下,我有一个建议。”
“你说吧!什么建议?”
“我觉得应该让马邑、雁门、定襄和楼烦四郡的民众自发地逃离危险区,应该让他们南下逃难,这样才尽可能少的降低损失,就像当年丰州民众南撤灵武郡一样。”
旁边崔君素接口道:“可是这四郡有近百万人,如果形成巨大的逃亡潮,会给南方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我估计更多是人是逃往太原。”
“逃入太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仓库里有二十万顶帐篷,完全可以用来安置灾民,还有五十万石粮食,再加上他们逃亡很多人都带有粮食,我觉得对太原而言,无非是城池变得拥挤,但这样却能保住更多人性命,现在人口可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啊!”
杜如晦的最后一句话,激起了杨元庆的共鸣,其实他也是想着保护人口,所以才下令各地官府组织乡民进城,但他心中多少有点担忧县城的防御。
当年突厥在雁门县包围先帝杨广时,连下四十余城,那些小县城能挡得住几十万突厥军铁蹄吗?何况绝大多数小县城还无兵把守。
他也知道突厥军队也并不是真的没有攻城能力,当年在丰州,突厥的排梯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确实,一旦突厥人攻下一座县城。满城人都会遭到屠杀和掠夺,决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发生,杜如晦的建议非常好,应该把危险告之民众,让他们自己选择逃亡。
“杜相国的建议我采纳了,我会让军队鼓动北方四郡的民众南逃,也希望太原能做好接纳准备,还有晋阳宫。估计也挡不住突厥骑兵的攻击,也要事先撤离,太后和圣上可以撤到我的府上。”
“殿下请放心,政事堂已经在制定撤离计划。”
杨元庆交代完,这时秦琼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礼。“卑职参见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