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吐吴。
杜甫的这诗咏的就是诸葛八卦阵,要说这八阵图,咱中国人可熟悉,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里吹的神乎其神,就那么几块破石头,一摆成个阵法便可凭空生出杀气冲天,并且人进去没人带还出不来,火烧连营八百里,差点收拾了刘备小命的陆逊就几乎死在里面。
随之还流传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和杨家将一起,被刘兰芳讲得是人所尽知,至于传到江湖上,那更不得了,特别是金大侠书里的北斗七星阵,那可是斗勇比狠、打家劫舍、群殴群p的法宝,啥高手困在里头都难脱身的,要破那个阵,还必须找准天枢的位置,当年黄老邪就看准了这么个弱点一举脱困的。
只是这所谓的北斗七星,不过天上亮一点的星星罢了,离咱们不知道多少亿万光年远,乍就会变得玄而又玄呢?这八卦阵就更离谱了,要是这玩意管用,诸葛亮何必七出祁山,鞠躬尽瘁了半天,还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呢?满世界派人堆石头统一天下多好,蛮符合和谐精神的。
可惜这些妙用无穷的阵法都失传了,肯定得失传,要是不失传,玄而又玄的,也就传说不起来了;因为除了小说家言,咱中国古代的兵法家,其实并不重视这东西。(当然要是哪位觉得咱说的不对,拜托别和我争,请把阵形直接交中国足协,咱中国男人肯定万分感激你。)
所谓的八卦阵,不过是一个大型的密集方阵,诸葛亮用这个阵也是没办法,对手魏国兵多将广,人数占优势,最关键的。还和大宋与游牧民族对垒一样,人家骑兵多,野战中为了防止骑兵突击,不得已摆出了这个面面俱到的大方阵。
既然是大阵,那么肯定就要有分工,有的是骑兵,有的是步兵,有的正面对敌。有的侧面包抄,还有地做预备队,那些个八卦里的玄妙东西,只怕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不过说明了诸葛亮高超的统筹能力,绝对没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在里头。
至于分得很细的那些个三才阵、梅花阵等等,咱中国兵家并不在意,这可不是说就没有用,比如咱们东方的那个岛国就研究得很细,这中间可有缘故。咱国朝自春秋战国开始频繁争斗。便有了专门的兵家研究,可就算在那时候,动辄也是一出动就是战车千乘。到了战国末期,一出手就是各出动几十万军队,所谓的“战将千员,带甲者十余万。”
十万人站在战场是个大多地队伍,有多大的范围,你摆个梅花阵我瞧瞧?而那个岛国就不一样了,古代一般都是几百上千人打斗,比咱中国两个村“打冤家”规模大不了多少,咱们啸傲山林的好汉们劫个道怕人还多些,有几千人的pk场面在他们的史书里。就是个大得不得了的战役了,也难怪人家,就那么个弹丸之地,还要分成一百多个小诸侯,平均下来有几个人?还美其名曰叫战国,碰上秦军能一口气全给活埋了。
千人级别的打斗,阵形好坏对胜负影响可就大了,统帅其实就是个战术指挥家,不得不去研究阵法。这还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们的阵法师从于中国,但是的确青出于蓝了,不仅分得细,而且还都经过了实战的考验。
而咱中国布阵就不一样了,以大宋朝太祖爷“御制”地平戎万全阵为例,全阵共有士兵一十四万零九百人,主要部分就是中间地三个大方阵而已,否管怎么变化,步兵应付骑兵,只能*密集方阵。
所以咱中国历代的兵法家,一般把注意力都放在战略层面上,把阵形放在次要位置,什么样的阵形都要因地制宜地,这就是所谓“兵无常势”,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至于千人左右的战术性得失,咱们这些兵法大家们,都不是很在意,谁叫咱们人多呢?
今天李清却是见识了咱中国阵法的奥妙了,原来咱们并不是没有,更不是不行,只是这些小玩意上不得大台面,久而久之被历史尘埃淹没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