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很清楚就算在1944年8月---1945年5月这样的生产崩溃期间,在施佩尔管理的军备生产;德军在1944年中期的武器产量的生产,竟然还能够超过1942年3倍之多。
而且按照施佩尔在1944年春制订的计划,这一武器产量的数字到年底还能够达到1942年初的5倍。
只要全面动员人力资源,这一目标就可以实现,因为就算在1944年到1945年这样的蹦溃期间;德国的生产部门,依然还留有相当大的余地。
而施佩尔的管理方法很简单,他为了要使武器产量能够马上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首先根除掉前任的武器和军需部长托特所长期纵容的缺陷,并且优化生产方式。
为此,他不顾政治背境,和官场职位高低等因素,把生产管理交给了有高级资质的技术人员。
与此同时,他还认识到推动产量的跨越式增长需要进一步调动德国经济资源,实现总动员只有通过将资源控制权;集中在目标明确并且形成达成目标中心规划的少数管理者手中。
施佩尔对行政管理系统的第一个,也是最引人瞩目的贡献就是创立了指导委员会和企业联合组织。
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提升武器生产效率,因为现存的德国企业和工业无不受困于这一点;那就是没有一家有能力单独完成某种军需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德国工业集团的各类贸易组织被按照行业,或者是职业实施整合。
也就是说,所有的铸鉄工不管是制造厨具的,还是制造炮弹的一律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铸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