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刘三福也帮杨邵文联系好了另一艘船只。船东是南丫镇人,杨邵文去南丫镇取船时,顺道拜访了家在南丫镇的袁慧清。怎么说,袁慧清也是他的杨记花纱布店的出资人,又对他关爱有加,他于情于理该向她汇报一些自己的生意情况。
“这么说来,你平均一个月就能有30元的毛利?”袁慧清虽然对他的买卖颇有信心,不过也没料到他会做的这样成功,才刚刚开张两个月,就能有如此成绩。她啧啧称奇:“差不多一个月,就把本钱给赚回来了,这真是太惊人了。”
以杨邵文自己的估计,年初的淡季就能有28元毛收入,以后每月的盈利应该还会更乐观些。似乎,他原来的扩张计划还保守了些。这么赚钱的生意,要是让其他人知道,那还不蜂拥而至。
“清姨,你借我的钱,我现在倒是能还得出。但我想着将目前的买卖做得再大些,你的借款还容我使用一段时间,可好?”
“你急着还我钱干什么?”袁慧清没好气的白他一眼:“清姨吃的是放款这行饭的,巴不得你多借些时日好收利息呢!”
按照当初两人的约定,杨邵文的借款,按每月1分的利息计算。折合成年息,为12%的贷款利息。要是与现代社会的银行贷款利率比较,还要高出一些。不过在当前的武进县,钱庄给人放款的月息普遍在2分以上。民间的高利贷那更是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袁慧清给他的这笔放款那就相当于低息贷款了。
袁慧清对他扩张生意很有兴趣,问道:“邵文,打算将买卖做得多大?”
她手头有二百多元的闲钱,想都投给杨邵文的这个买卖上。
“以我自己的估计,如果有足够的本钱、船只和伙计,每年6000元的毛收入还是可以预期的。”等把这一行的商业模式梳理的再仔细些,杨邵文决定将精力放在扩大规模上,在对手有所反应之前,尽快将市场空间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