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对面的男人没有动静,依旧全神贯注的写的什么?
“致之。”
还是没有动静,他的精神力似乎全部灌注在笔下。
“将军。”软玉相求的意味已经很浓郁了,那个家伙依然没有为之所动,还在写,写,写啥呢?
李芷靑放下手里的事情,移步到他身边,看着纸张上的墨迹,那雪白的纸张上分明写着——“......边境之战的胜利并不能消弭中俄两国之间巨大的国力差异,如何避免陷入长期的全面战争?是目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要考虑的急务。战术的胜利与战略的胜利、国力对比的胜利之间,还间隔着巨大的鸿沟,没有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代人的付出和努力,颓弱如斯的中国很难在决定性的会战中战胜素有‘蒸汽压路机’之称的俄国。这一观点,不仅仅是从边境军力对比来分析,而是从中俄两国的工业能力、教育水平、科技潜力和动员能力等等方方面面的全面比较得出的结论。今日之胜利,乃是五万健儿不畏强敌、敢于以弱小之力量对抗庞大之势力,因势利导,采用最恰当的、今后也不可重复的办法赢得的胜利。胜利来之不易,国人可以想见,然胜利的获得不能成为国人因此头脑发热或者抱残守成的源泉,三万万六千万人必须从胜利中更清楚的看到,中国之未来在于三万万六千万人的觉醒,在于三万万六千万人的努力,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体制在‘丁卯新政’之后的完全刷新。作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杨格可以说,这是新政的威力,希望在十年后的某场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杨格还可以说,这是新政的威力。这.......是杨格的希冀,是五万参战官兵的希冀,是十三万新国防军的希冀,也是三百万关外百姓以及所有中国人的希冀。我,没有说清国人,我说的是中国人,清国,不就是中国历史长河之一页吗?愿我的同胞因之而觉醒,因之而奋起,因之而成为世界大国之国民!同胞觉醒,虽关外军团十三万官兵抛头颅、洒热血,尽皆效命沙场,吾愿也!同胞依然沉沦,今日之努力、之牺牲,死不瞑目也!”
“致之。”双目含泪的李芷靑偎依着杨格,觉着浑身无力到几乎就要瘫软在他的身上了。“这篇文章,能交给《时势快报》刊发吗?我相信凡有知觉的读者,都会因此而奋发努力,中国,有你就有希望。”
杨格悚然惊醒,方才,他只是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在最最广阔的天地之间,百无忌讳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此而已。真要刊发出这篇东西,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国人会不会支持杨某人?地方实力派会如何看待这篇文章?至于其他的,杨格不愿意也不屑于去想!比如皇家、皇帝,真要认起真来,那东西还真是无足轻重的!
是让国人沉睡几百年积蓄的力量一朝爆发出来,让即便是自己也无从把控?还是让国人积蓄的力量缓缓释发,被自己主导的力量引导到中国走向强国之路最需要的方向?
无疑的,杨格愿意选择后者。因此,这篇即兴写下的东西,暂时还不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