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田海军中佐用几乎可以让脖子脱臼的角度扭转着身子,不可思议的死死盯住自己那些被高射炮击落的轰炸机。
琼崖高射炮的第一轮炮击由于偏差有些大,并没有一架轰炸机被击落,可是之后的第二轮炮击威力却大的可怕。等到各种口径的高射炮都将自己的第二颗炮弹射出,渊田海军中佐惊讶的发现这仅仅只是一轮炮击而已,竟然便打下了至少两架自己的飞机!渊田海军中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那两架燃着大火、冒着黑烟的轰炸机却是明确无误的告诉他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除了那两架正在下坠的轰炸机,渊田海军中佐不知道到自己的编队之中究竟又有多少架飞机被击伤。
“该死,支那人的高射炮怎么会有这么恐怖的效率!他们到底在下面布置了多少炮!?”渊田海军中佐愤怒的大叫着,在他看来,这种炮击效果应该是琼崖人预先布置了无数的高射炮才能够取得的效果,否则的话以目前高射炮的命中效果,想要在一轮炮击之中打下如此多的飞机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琼崖高射炮阵地上的高射炮并没有渊田海军中佐想象之中的那么多,真正让他们取得如此出色战果的原因便在于他们使用了一种全新的炮弹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
在无线电近炸引信应用在防空炮弹上之前,防空炮弹的主要引爆方式是时间引信和碰炸引信,毫无疑问,这两种引信都是没什么效率的。
以二战时期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精确计算出炮弹飞行到目标附近所需要的时间,使用时间引信早爆或者晚爆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旦使用了时间引信,伱首先得将炮打得足够准,让炮弹能够飞到目标飞机的周围,其次伱还得把时间设定正确。否则不是还没有飞到便爆炸便是等炮弹飞过了目标再爆炸,总是想要使用时间引信命中目标,技术、经验、运气缺一不可。
至于砰炸引信那便是最通常不过的引信了,只有在炮弹碰触到飞机机身之后才会爆炸,这种引信的效率同样不怎么样。谁家的大口径炮弹是必须要打在人身上才能炸死人的?要真是那样的话还要炮兵做什么劲?其实炮弹并不是只有直接命中后爆炸才有效,它只需要在飞机的附近一定距离爆炸,靠着飞散的破片和冲击波同样可以杀伤飞机。
二次大战中使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使用弹壳为天线。引信内安装有真空管无线电波发射器,通电后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无线电。当弹体接近反射物体时,部份电波被反射。随着炮弹与目标距离减少。多普勒效应使反射电波在发射器的电流内造成200800赫的低频讯号。这信号经过过滤及放大,当讯号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便进行起爆。由此。便可以控制炮弹在进入到飞机有效杀伤范围之内自动引爆,而不必只有直接击中飞机才起爆,相当于无形之中将飞机的体积扩大了数倍,命中率自然就上去了。
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mm炮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多四倍,即2000发。
不过,此时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因为体积较大的缘故只能装备在大口径炮弹上,小口径炮弹则无法使用。
面对着来袭的日本轰炸机编队,由于琼崖方面体现埋伏了大量的防空火炮。而且准备了多时,再加上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这才能够在开火第二轮便击伤日机数架,击落两架。
高射炮射出的炮弹不断在日本轰炸机编队附近爆炸,有一颗炮弹在渊田海军中佐座机的近处爆炸。强大的冲击波震得他都感觉到震动,炸点附近产生的硝烟迅速扩散,如同乌云般迎面覆盖了他的坐机。
渊田海军中佐直起腰,半直起腰往外探了探身子,他想要看看炮弹到底是从哪里打来的,观察了片刻之后。他发现自己看不清岸上高射炮位在哪里,似乎琼崖人的高射炮阵地上覆盖了什么伪装措施,只能看到不断有高射炮发射的闪光四处闪现,如果只是从这些闪光上看,似乎整个地面都变成了防空炮阵地一般。
只是渊田海军中佐非常奇怪,因为他似乎并没有看到港口中那些“战舰”上面发出高射炮的闪光,有闪光的地方就只有地面而已,这显然是非常奇怪的事情,除非战舰上的水兵全部都撤离了,否则怎么可能不使用舰上的火炮进行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