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年同汇报《第一电影评论》,则让沈冲很是惊喜了一番。
《第一电影评论》免费邮寄创刊号打知名度的策略起了作用,第二期销量超过了一万册,其中香港之外占了六成。
而第三期,用黑泽明做封面,销量翻了一番都不止,直接飙升到3万多本。
第三期沈冲还指手画脚了一番,而第四期从策划到发行,他都在内地,完全任由林年同发挥。
林年同也玩了个大招,他居然请动了邵氏两大王牌李翰祥和张彻,把他们俩凑一块做专访,然后拍了一张面对面,充满“王牌对王牌”味道的照片做封面。
李翰祥是邵氏六十年代的头牌,《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电影,席卷整个东南亚,风头无限。
张彻是邵氏七十年代的老大,《独臂刀》,《马永贞》,《刺马》等,都是邵氏经典,影响深远,开辟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时代。
李翰祥以柔美著称,张彻以阳刚闻名,两人名气大,又都是说一不二的大佬脾气,加上门生弟子众多,是电影界公认的两大宗师。
两人当年不合,天天在报纸上打笔仗,斗的不亦乐乎,闹的满城风雨,现在他们两人都老了,进入职业生涯的末期,杂志用这两人做封面,不仅极具纪念意义,而且噱头十足,所以发行还没几天,光香港本埠就卖了两万多本,超越第三期的销量,指日可待。
“销量是没有问题的。”林年同汇报完了之后,说道:“但是高质量的稿子仍然不够,杂志每一期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我们编辑写的,这不利于杂志的内容多样化。”
“是啊。”沈冲拿钢笔轻轻敲着笔记本,皱着眉头说道:“我也很头疼这个问题,约的稿子总是跳票,投来的稿子水平又参差不齐,不符合杂志的要求。”
“阿冲。”陈柏生说道:“我有个想法,可能有用,不过得花钱。”
罗维明打个哈哈,说道;“沈老板还缺钱吗?”
“陈大哥你说来看看。”沈冲也笑,说道:“钱不是问题。”
“我觉得稿子少,主要还是信息太封闭,缺乏交流,杂志社可以办个国际影评人节嘛,用这个名目,把各地的影评人凑一块,做个研讨会,互相沟通沟通,如此一来,不仅方便约稿,还能扩大杂志的影响力。”
“这个方法不错。”林年同赞同道:“而且可以出个会刊。”
“确实不错。”沈冲放下钢笔,说道:“这事就让陈大哥负责筹备吧。”
————————————————————
注1:1979年,中国内地观影人次293亿。
注2:1979年,美元兑人民币1。55,对港币4。6。
注3:这是1979年,列孚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映画》杂志可以进内地销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