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报道(2 / 4)

说实话,报纸上就算把他夸的天花乱坠,沈冲也没什么感觉,他让谷丽薇大清早的送报纸过来,只是为了观察各方面的反应——香港夹在两岸之间,媒体各有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立场偏向,像《工商日报》、《香港时报》、《万人日报》是台湾背景的报纸,而《大公报》、《香港商报》、《文汇报》则是内地背景的报纸,而《成报》、《明报》和《东方日报》这些表面中立的报纸,也有或左或右的倾向。

昨晚的颁奖典礼极具新闻价值,信息量庞大,香港世面上所有的报纸,都为此做了专题报道,最少的一家报纸也给了四个版面,沈冲没有怎么在意那些展示和夸耀金像奖奢侈华丽的图片和文字,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评论上面

“金像奖泰山压顶,金马奖危若累卵……金像奖做为带有浓厚沈氏色彩的民间电影奖,居然妄图给两岸三地所有电影人评奖,在颁奖之前,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都很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一场敛财的娱乐秀,但昨晚的颁奖典礼还没过半,准确的说,是林风眠大师出场之后,我就知道我错了……金马奖作为官方举办的电影奖,掣肘颇多,处处受限,而金像奖是民间奖,可以穿透两岸的政治对抗铁幕,加上沈氏不惜血本的赞助,人财不缺,可谓如鱼得水,虽然昨晚只是第一届,但无论是规模、份量还是气度,都已经超过了金马奖,虽说金像奖在香港,金马奖在台湾,但港台两地的电影市场密不可分,一山不容二虎,两者之间,必然会有一番激烈的争夺,金马奖如果不做改革的话,前途堪忧。”

“香港电影行业要改朝换代了吗?……六叔老谋深算,用23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东方好莱坞,的邵氏影城,每年出品四五十部电影,在全球拥有一百多家戏院,每天有数百万人观看邵氏的电影……沈冲气势逼人,手上握有上千部电影的版权,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在香港铺开了一百多家录像带租赁连锁店,日营业额高达百万港币,是香港隐形的‘院线之王,……昨夜在颁奖典礼上,沈财神豪言年后也要拿终身成就奖,还特意邀请六叔到时候来颁奖,可谓野心勃勃,而六叔当即慨然应允,可谓以逸待劳,绵里藏针,一老一少,各有打算,旁边还有一个冷眼旁观的邹文怀,香港电影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必然风起云涌,大战连连,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香港电影行业亟需新星……香港电影市场繁荣了几十年,有几十家制片公司,年产两三百部电影,仅次好莱坞,可是香港一直以低成本电影为主,重量不重质,加上从业人员薪酬偏低,星味不足,李小龙之后,一直没有卖座的大明星,电影演员还不及电视演员受欢迎……昨夜的颁奖典礼上,要不是徐少强拿了个最佳男配,香港演员差点全军覆没,这种局面,不能不让人警醒……台湾有‘二林,,有张爱嘉,有胡茵梦,内地有陈冲和刘晓庆,她们都是第一眼就能给人深刻印象的演员,反观香港,数来数去,居然只有井莉一人,汪明荃和赵雅芝虽然明艳动人,却都是hr签约艺人,不能算是电影人……”

“金像奖会不会成为两岸政治格局松动的前兆?……内地大导演谢晋给台湾新人侯孝贤颁奖的场面,意义重大,这是1949年之后,两岸电影人第一次在公共场合握手言欢,虽然昨晚颁奖时,内地和台湾的代表团泾渭分明,甚少交流,但双方能共聚一堂,和平的坐在同一间音乐厅里,已经是一种进步了……内地自从邓公上台后,对台湾的态度软化了很多,屡次隔空喊话,要改对抗为对话,可台湾官方一直置若罔闻,这次一反常态,派了多人的代表团来参加金像奖,虽然是以民间文化交流的名义而来,但这种态度,值得深思……如果金像奖能成为两岸交流的一个渠道,,促进两岸互通互信,打破对抗的坚冰,沈冲先生无心的炫富之举,将功德无量……”

沈冲弹了一下手上这份《成报》的社评,叹息了一声,说道:“香港500万人,就这一个人摸到了一点边角料,知音难求啊”

“看个报纸也有这么多感慨。”张爱嘉穿着一件套衫,走了出来,说道:“在看什么?”

“随便瞎看。”

张爱嘉在他身边坐下,拿起一块吐司,说道:“今天是星期一,有《电影时代》吧?给我看看。”

“张姐,这里。”谷丽薇殷勤的拿起杂志,递给她,说道:“张姐,你昨天那套刺绣礼服可真漂亮,被评为颁奖典礼上最佳着装。”

“不能吧?”张爱嘉带着笑问道:“奥黛丽-赫本的那套才应该是最佳吧,她可真优雅,50多岁了还那么迷人,真希望我50了也能那样。走红毯的照片在哪一页?”

“奥黛丽-赫本的那套礼服,在几年前穿过一次,所以没选上。”谷丽薇凑过去,把杂志翻到其中一页,说道:“你看,多漂亮。”

“沈公子风度翩翩,张爱嘉闪耀全场。”沈冲一边看着报纸,一边背诵出照片上面的标题,说道:“这下你的片酬又要涨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