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经济实力(2 / 4)

我的明末生涯 574981 3972 字 9天前

不过,坐在面前的孙承宗并不知道这些,也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一脸震撼的他,已经再次被三千万亩屯田所带来的税收给震撼了。

三千万亩。按照税收例,山陕总督府就可以一次性收获一千两百万担粮食。如果粮价不变。这些粮食就是差不多六千万两银子……

要知道,朝廷在整个大明朝的土地税收全部加起来,也才数百万两之多,连山陕总督府的一个零头都不上……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一心为了大明朝的孙承宗,当然要去思考其原因。

坐在面前的周书源,就好像清楚孙承宗心所想一样,直接对面前震撼过后,就是一脸沉思的孙承宗问道:“不出我的意料,孙大人一定是在想,和山陕两省相,朝廷的粮税为什么会那么少吧?”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朝廷的粮税,从大明建国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大明建国之初,一担粮食的价格才五钱银子。而现在呢,粮价上涨了十倍,朝廷征收粮税的标准却没有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致命原因,注定了朝廷不可能有太多的粮税。”

“那就是大明开国以来,太祖皇帝定下的一个规矩:官绅不用纳粮……”

“整个大明朝,少也有几亿亩的土地,就算一亩田纳粮一斗粮食,全部加起来也有几千万担。可是,正因为这个官绅不用纳粮的规矩,让越来越多的土地不用纳粮,最终导致朝廷的粮税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难征收上来……”

到这里,周书源还不忘给朝廷补一刀的继续道:“孙大人,我可以肯定的,如果朝廷不改革,早晚有一天,朝廷会载在这个已经不切实际的粮税政策上。”

“就拿现在的朝廷来,之所以会连百官俸禄都没有银子发放。其根本原因就是朝廷没有税收,少的可怜的税收,已经无法满足朝廷所需,朝廷已经入不敷出了。”

面对周书源对朝廷的指责,作为朝廷忠臣的孙承宗,很想辩解几句。

可是,当他话到嘴边的时候,竟然不出口。因为,周书源的这些指责,对于自己来,都是有理有据,根本没有一条可以容自己进行辩解。

这个时候,周书源继续开口道。

“对于山陕总督府来,粮税虽然很多,但,粮税并不是最重要的收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