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石韦倒是睡得很舒服,次日醒来,差人往府里支会一声,便即径直前往衙门办差。
他前脚刚一进衙门,便即撞上了两个消息。
这头一个消息则是,天子决定入秋之后,巡幸洛阳,拜祭已故皇太后的陵寝。
天子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其母杜太后逝世之后,赵匡胤便将之葬于洛阳永安陵,也算是安葬故里。
石韦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暗自兴奋。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计策已效奏的信号。
先前石韦建议赵德昭劝天子迁都于洛阳,但又怕主动上表,会引起晋王的猜测于反击。
所以石韦便定下计策,试图令天子自己产生迁都洛阳之念。
故是他便给德昭暗授一计,让他向天子进言,说是南唐已平,不日又逢故太后忌日,为尽孝道,应前往洛阳祭陵。
有了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天子会认为德昭有孝心,赵光义也不能有二议。
如此一来,只要天子巡幸至洛阳,观洛阳山河之险,石韦相信,以赵匡胤的见识,绝对会产生迁都之念。
而今在衙门内听到天子准备巡幸洛阳的风声时,石韦自然便知计策已成。
头一个消息是好消息,这第二个消息却让石韦感到有点头疼。
据宫中传来风声,说是北方辽国的使臣在河北忽生重病,一时难以成行,故是天子打算派他速往河北,为辽使治病,然后再顺道把辽使护送回京。
治病救人,且是天子的意思,石韦本来也没什么怨言。
只是如今他才方从江南回来没几天,在家里屁股还没坐稳,眼下却又要远赴河北,风尘仆仆的,自然也就有些不情愿了。
果然,早上时传来风声,至午后时,中书省的文书便已抵达。
石韦不情愿归不情愿,当下也只有领了上命,回家草草的收拾了一下,便离京北上赶往河北。
辽使病倒的地方叫雄州,那是大宋北部边疆的一座军事重镇,历史上,宋军数度对辽的北伐,多是以雄州为出兵的跳板。
宋辽两国之间眼下的关系,并不似印象中那样,辽国强大,宋国软弱。
事实在,直到澶渊之盟以前,宋朝对辽国在军事一直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辽国也对宋朝颇为畏惧。
可惜的是,不懂兵法的赵光义,两次对燕云地区用兵的失败,使得宋朝彻底丧失了对辽军事上的优势,两国之间的进退之势,方才发生逆转。
当今天子对辽的政策,目前看来并非十分强硬,除了在几次对河东伪汉政权的讨伐时,迫不得已与辽国的援军发生冲突之外,天子严禁宋军边境军队主动的对辽进行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