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一呼百应(2 / 4)

大宋私生子 何昊远 3602 字 11天前

而官员的俸禄、和各衙门的运行支出。也有六七千万贯,和军费加起来,支出多也就一亿两千万贯,而现在每年的赋税收入已经超过三亿贯,算来下就有超过一亿五千万贯闲钱要找地方花出去。

现在把这笔钱花在扩建厩上,既可为新党勒石记功,又可以促进大宋民生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即使是章惇。也颇为心动,

权位到章惇这份上。求的不过是留芳后世而以,而作为帝国首相,若是能在他的任上,把帝京修筑雄伟壮丽,后人看到这座雄城,必定会惦念到他的功劳。

加上蔡京那一笔帐算下来,也确实不必太省着花钱,而且精明如章惇,杨逸能想到建成后。朝廷能大赚一笔,他也一样能想到;在这件事上,章惇实在没什么反对的理由。

眼看朝中有大部分官员出班支持,而又没什么人站出来反对,“女中尧舜”刘清菁同志便急不可耐地开口说道:“既然扩建方案各位大臣都认为可行,那就这么定下了。”

刘清菁这话一落地,杨逸不等百官多说。再次抢着说道:“太后,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加上朝廷这些年大量迁民实边,导致劳力十分缺乏。几年前在坊间雇用一个劳力,每天止于百钱,如今雇工价格已经高达一百八十文,尚且难以雇到人力;

这次扩建工程,需要动用的劳力至少要六万人,遇到农闲时不成问题,到了农忙之时,只怕要停工啊;

这会极大地延长工期以及增加成本,而缺乏劳力这个问题,绝非止于扩建工程一事,我大宋的工商业之所以比历朝历代有长足发展,给朝廷提供了大量赋税,这主要是我朝重农而不抑商的国策所至;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朝土地兼并比历朝历代都要严重,使得许多百姓失去了可供耕作的土地,只能进入工商业以求生存;这给工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力,进一步推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但现在,因为民生的繁荣,以及迁民实边等政策的施行,使得农工商等行业的人力都极度缺乏,臣敢断言,人力问题,将会成为制约我大宋发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