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纺车说来复杂,杨逸看到的实物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最大的不同是它的锭子,现在大宋使用的小纺车只有一绽子,也就是说一次只能纺一根纱线,海南岛带回来的那架纺车也不过三锭。
而这加水力纺车的锭子足有三十二个之多,也就是说它一次能纺三十二根线。它的锭子不象后世的纺机那样是竖的,而是卧式的,均匀地分布在一根长轴上;
如果水车提供的动力促够强的话,这跟轴还可以再加长了些,那它所能容纳的锭子就不止三十二个,完全可以成倍的增加。
据杨逸所知,所谓的珍妮纺车,初时一次只能纺八根线,而它已经被喻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了。
那么苏晴研制的这部一次能纺三十二根纱的水力纺车,能否成为大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呢?
杨逸相信,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只还在自己控制之下,这个目标一定能达到。
杨逸看完之后,问十三娘道:“娘子,大致计算出来了吗?你这水力纺车一天能纺多少纱?”
十三娘欣然道:“这还要再等等,等妾身算一下才行。”
“怎么算?”
“官人来算好了,现在半个时辰能纺四斤半的纺,官人算算一天能纺多少,嘻嘻。”
“一百斤左右。”杨逸的数学还可以。
“平常的纺车,一般一天能纺纱三斤左右,官人,一天一百斤的效率,官人满意了吗?”十三娘颇有些邀功的味道。
嗯,杨家很穷,十三娘都没钱买珠钗头面了,人家还指望着这项改进能赚些私房钱呢。
却听杨逸说道:“当然不满意,我希望有一天,娘子能把它改进成一百锭,甚至更多。”
ps:感谢土豆维尼、鱼龙鑫鑫、h=、精忠堂后裔、逍遥之剑气飘香、123546210、秋之神光、七色菠萝包等人的支持,谢谢你们。
昊远这今天得了重感冒,头昏脑涨,但因为没有存稿,只得免为其难继续码字,也不知道写得怎么样,大家觉得还过得去,就帮赞一下,鼓励一下伤病不下火线的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