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者应当培养自己的亲信与势力,尤其是要抓住兵权,众人才能信服!”翁同龢沉吟了半晌,这才缓缓道,“甲午之战,我涣涣天朝竟被邻近一蕞尔小国击败,整军经武以救危亡已刻不容缓,两江总督张孝达月前奏请效仿西法练兵,此策甚好,皇上正可以利用此千载难逢之机,成立新军,掌控兵权!”
“对对,朕正有此意!但……但说的容易做得难啊!新军成立之事非同小可,统帅之人,何人可以信任,何人不可信任,事关重大,不可不察?”光绪微微点了点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者,问道,“师傅心中可有人选?”
翁同龢微微一笑,道:“统帅之人最好是新人,让各方都可以接受,尤其是太后那儿也无话可说之人!”
光绪眼睛一亮,道:“师傅说的可是那个后起之秀袁慰亭?”
翁同龢愣了一下,吃惊道:“皇上也知此人?”
光绪苦笑道:“如何不知?他在监国朝鲜外藩期间,胆略皆优,能识大体,也算有所作为,有人言之‘一人敌一国’,虽有夸张,但也可看出此人之才非同小可,而且所论‘整军之策’也颇为新颖独到,朝中已有不少人给朕推荐他!”
翁同龢沉默了半晌,这才道:“此人开展而欠诚实!老臣心中的人选并不是他,另有所人!”
光绪想了想,展颜笑道:“朕明白了,师傅心中的人选应该就是那个郁铁正了?”
翁同龢轻轻地点头,笑道:“正是!此人所著兵书在京城也有流传,老臣观之颇得西法精髓,而今又能率义勇之军于台湾一隅痛斩倭寇4万首级,威震东瀛,实为知兵善将之人,又有心报效朝廷,皇上若能拢住此人之心,定可破目前内外困局!”
对于光绪提到的袁世凯,他自然要极力反对凯,就是因为在朝期间,李鸿章多次保举推荐袁世凯,这给他造成袁乃李之门人的不良印象,而他与李的关系可谓刻骨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