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顶着遮天蔽日的烟尘向秦军阵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很多士兵连秦军的模样都没看清,就成了刀下鬼。秦军工事之坚固,官兵斗志之顽强,都是吴广始料不及的。
战争的残酷气息笼罩着整个荥阳城。然而起义军毕竟人多势众,吴广的军队还是强硬地推进到了护城河。很快护城河就被鲜血染红了,河底事先埋伏好的竹签穿透了很多人的身体,英勇的起义军士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踏着战友们的尸体前仆后继,渡过护城河,一点点向荥阳城这只巨兽逼近。
荥阳城共有五座城门,其中南面两座,东北西各一座。吴广抬头仰望荥阳城,巍峨的城墙把起义军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中。城墙高达二十多米,相当于七层楼的高度。而起义军手中没有适合攻城的武器,这是吴广举兵以来第一次面对如此艰难的硬仗。
而此时此刻,三川郡守李由正站在荥阳城东刚刚堆建好的高台上,密切注视着战局的发展。他手头满打满算只有两万五千名士兵,而敌人兵力五倍于己,这也是他人生之中第一次遇到如此艰难的困境。
吴广再次下令发动攻击,这次起义军专门弄来了云梯。起义军架起云梯,在众多士兵的簇拥下慢慢贴近城墙。云梯上有简单的滑轮装置,当它靠近城墙的时候,上半截会向上伸直,并用铁钩紧紧钩住城墙壁。随后起义军便以密集的队形蜂拥而至强行攀城。第一梯队上去了,第二梯队紧跟着上去了。
城墙上的秦军训练有素,没有溃散,他们与起义军展开殊死搏斗。秦军事先在女墙外侧修建了许多木楼,事先埋伏了弓弩手。这些弓弩手与城墙上的守军互为犄角,对正在攀城的起义军进行交叉射击。等到起义军士兵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接近七层楼高的城头的时候,这时秦朝守军突然出现,再用长戟进行刺杀。
无数尸体像灰尘一样纷纷散落在城下。云梯只有寥寥数架,而准备登城的却有十万之众,大部分人只能原地待命,为战友擂动战鼓摇旗呐喊。
面对顽强的秦军和坚固的城墙,起义军再一次陷入了苦战。眼看强攻拿不下,起义军再次转变策略,转而开始挖荥阳城的墙脚。士兵们冒着飞矢落石的危险,在城墙根下打洞。面对城墙庞大的身躯,战士们全然将恐惧抛诸脑后。他们手持锤和镐,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到泥土里,但他们依然坚定地挥舞着工具,不断地敲击着城墙的石砖和土块。
然而如果你仔细研究荥阳城墙就会发现,在这里打洞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荥阳城墙基座厚达三四十米,经过五次夯土筑建而成。当起攻城士兵好不容易挖空了一段城墙,由于墙体厚度太大,城墙便整体下沉,落下来的土方又重新封住了洞口。而对于城头来说,城墙的坍塌只是均匀下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也很容易修补起来。
荥阳城墙上的路面宽十余米,李由带领秦军的预备队在上面来回奔波,他们时而奔向城墙上的空缺,时而又掉头朝另一处移动。他们在城墙上来回穿梭,好像一支快速移动的蜂群,给起义军带来了无尽的困扰。有时候,起义军已近突破了防线,挤进了城墙,但秦军预备队总能及时抵挡,并逼退敌人。哪里出现险情就支援哪里,秦守军与起义军在城墙上反反复复展开了拉锯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吴广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始终无法在城墙上立足。
《孙子兵法》上说:“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武器技术的限制,战争的天平往往更有利于防守的一方。“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当攻城的部队损失三分之一的时候,城还没有攻打下来,再继续攻城就会导致灾难。因此,强攻并非最佳选择。大部分攻城的将领都会选择长期围困,直到城内弹尽粮绝,缴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