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改变历史的变量(1 / 4)

汉水楚风 文刀手易 8423 字 2023-05-15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历史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如同滔滔江河之水。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论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

公元前29年,秦朝和张楚政权的力量陷入僵持。在荥阳城下,李由和吴广对峙了数月之久;在函谷关前,章邯与周文也相持了两个多月。这两股力量正拉扯着中国历史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双方都在等待着援军,只有第三股力量的介入才能打破僵局。

周文在函谷关前足足等待了两个月,而他所期待的援军武臣早已另立山头自封赵王,背道而驰向北攻打燕地去了。

反观秦军,章邯利用这两个月肃清了关中地区的反叛势力,迅速稳住了后方,并从各地调集大量预备役部队。秦将王离则带着二十万戍边大军沿直道飞速南下,现在已经赶到了黄河边,他将与章邯联手绞杀周文的军队。

当时正是十一月,天气渐冷,周文的心态犹如这初冬,日渐心寒。为何陈王答应的援兵迟迟没到?还是自己对神灵的祈祷不够虔诚?在战前总动员的讲话中,周文的脸上虽然带着一副从容淡定的表情,但眼底深处透露出的不安和紧张。

为了鼓舞士气,周文站上高台故作镇定地向将士们大声喊话:“乡亲们!我昨天又卜了一卦,咱们的援兵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住!赵国的十万大军很快就要渡过黄河跟我们汇合。我们将再次痛击秦军,我们必将直捣咸阳!”

将士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而周文站在高台上的寒风里早已冷得瑟瑟发抖。

全副武装的秦军居高临下,向盘踞在曹阳的起义军发起了总攻。起义军毫不示弱迅速组织起抵抗,为了决战的这一天,双方都铆足了劲。秦军个个奋勇,争立头功,而起义军也为了生存,拼死作战。双方都有一股支撑着他们信念,那就是援军。

就在战事最胶着的时刻,远远望见沙尘暴来势汹汹,仿佛一道恶魔的裹挟着狂风而来。随着沙尘暴的逐渐接近,人们开始听到一阵阵沉闷的马蹄声。沙尘暴掀起了一片片灰褐色的浪花,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掩埋在其中。人们眼前一片模糊,甚至看不清马蹄下所踏的是地面还是空气。但那奔驰的马群却不为所动,他们犹如一支箭般疾驰而来。

战场上的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惊呆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来自天堂的救援,还是地狱的诅咒。但他们知道,无论是什么,都将决定着他们的生死。一瞬间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刀剑,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在等待最后的审判。

突然有人高喊:“援军来了!”

这些从沙尘暴中冲出来的士兵,浑身上下都被沙尘覆盖,身披黑色铁甲,闪烁着寒光,仿佛是来自黑暗深处的魔鬼。他们的面容扭曲而狰狞,深陷的眼眸里透着战争的残酷和无尽的孤独。

“是秦军!”

这些士兵大多来自边疆的苦寒之地,他们与匈奴的战争从未停息。经过数年的战斗,他们已经变得冷酷无情,对生死已经没有什么畏惧之心。此刻,他们从鬼门关杀回来了,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几分狂热,仿佛打败敌人才是他们生命的全部意义。

这场战斗彻底暴露了起义军的真正弱点,他们没有预备役部队,在关键时刻缺乏一击致命的能力。预备役是衡量军队建设是否成熟的重要因素。秦朝有着完备的预备役制度,早在秦始皇修建郑国渠时,就征发了一百六十多万民夫。为了有效管理这些民夫,李斯采用了军事化的方式,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民兵预备役”的雏形。此外,秦军士兵定期轮换接受军事训练,称为“更卒”。他们能够在战时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秦军预备役的投入对于周文来说,是一记强有力的后手拳。

擅长占卜的周文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几十万秦兵究竟从何而来?短短两个月前周文在大秦腹地如入无人之境,而如今几十万秦兵突然从天而降,秦军预备役的动员能力实在太可怕了。周文终于见识到了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它的破坏能力有多么恐怖。

在数倍秦军的夹攻之下,周文再次大败,他仅率领一小股轻骑部队拼死才杀出重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