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嫌弃张柯不是一天两天了,因为这人太奇怪,完全不像个有责任心的正常作者。
他居无定所,号码也总是打不通,以至于截稿之前没人联系得到他。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此人大包大揽了“风景写实”专栏,却有拖稿的强烈恶趣味。要知道,风景专刊可占了一大块版面,社里经验丰富的老人都不敢独自承接。
对于早就看中专栏板块的几个老前辈来说,这新人可真是个混蛋。
但别忘了,这厮拖稿成性。
自从抢下这份独食,张柯的业绩量没有一次达标,读者的评价更是一塌糊涂。连向来脾气好的周刊老板,曾经丢下一句话:“他为什么还没有滚蛋!”
可他的直属编辑,一个向来思维清晰的行业翘楚,却一直为他求情,只因为某次线下会面,张柯是从一辆黑色玛莎拉蒂里钻出来的,还提着雪茄箱子。
离近了看,这个年轻人西装革履,举手投足面面俱到,不难看出量身手工定制的英伦高级感。
饭桌上,张柯低调地点了根高希霸雪茄,用的是银色雪茄剪和乙炔打火机,谈吐间很淡然地袒露了对工作毫不关心的懒散态度。
中途他又接了个电话,是用流利的法语回答的。
编辑对雪茄礼仪一知半解,可他大学时的二外恰巧就是法语,在他看来,张柯提及某些地名都带有地区口音,至少该有交换生经历,否则不会有如此纯熟的口语!
张柯从容的精英范儿镇住了对坐阅历颇丰的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编辑瞥见了张柯手腕上那块无意间露出的、闪瞎人眼的翡达百丽。
编辑半信半疑,记住了腕表的样式,回家后上网搜索,被那令人咋舌的一串零吓得不轻。
结合从业多年的阅历,他笃定此人是个为朴素生活寻找乐趣的富家公子,不在乎金钱却在认定的兴趣上较真,这类人轻易别惹毛。
况且他做事有分寸,为张柯说说情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多少损失,结果还是看老板意思。
无奈老板某天回家路上,也看见了那辆玛莎拉蒂……当然张柯换了英语接电话。
于是张柯一直游走在被解雇的边缘,领着不比低保高多少的薪水,照旧写着乏味的稿件。
但在编辑眼里,无论张柯从世界各地发来的稿子有多烂,都带着一股贵族的奢华浪漫气息。
离编辑部所在的省会几百公里,某个小城市的工业老房区,一个狭窄到只够容膝的单间里,有位颓废青年正在工作。
他戴着胶框眼镜,头发脏得稀稀拉拉,烟头堆积了好几个饮料罐,堪称致死量。
有时他写的入神,以为随手抓起了一罐可乐,猛地灌下去,烟灰水的滋味却让他恨不得把胃吐出来。
此刻青年左手夹烟,神色萧索,右手一下一下敲着磨掉色的老旧键盘,键位缝隙里积满了烟灰。
偶尔血丝蔓延的眼珠如死鱼一般晃动,扫视四周的环境:报纸和扉页发黄的书叠在架上,掀开的泡面桶扔在地上,角落那株芦荟盆栽被啃了大半,早蔫死了。
除此之外,青年极少动作,也不发出声音,好似一尊石像。
谁能想到,此人曾经用全部积蓄租了几天玛莎拉蒂,只是为了愚弄两个可悲的上司。
张柯自命为“风景写实”作者,实际上没见过什么风景,更不是什么钞能力加身的贵公子,只是个穷酸的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