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世界。
长安。
秦武帝六年。
自六年前秦武帝结束天下乱战之后,整体来说这天下还算安稳。
虽然偶尔有心向汉室之人在暗中蠢蠢欲动,但在游戏系统的加持下,秦霄掌握了绝大多数人的忠诚。
无法煽动普通百姓闹事,这些野心之辈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浪来。
被秦霄留在长安主持政务的荀彧,虽然心底依旧还对汉室心怀眷恋。
但在见识过“更广阔的天地”之后,也勉强放弃了光复汉室的念头,安心为秦霄做好后勤工作。
这天,荀彧像往常一样,和王允一同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忽然,两人脑中响起一个久违的声音。
“过来见我!”
两人一惊,不约而同抬起头,看到对方的表情,才意识到这不是幻听。
“是陛下?”
王允脸上带着惊喜的表情。
“是陛下。”
荀彧的语气却是十分复杂。
尽管已经放下了光复汉室的念头,一心为“大秦”效力。
但面对秦霄的时候,荀彧总会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走吧,别让陛下久等了。”
荀彧很快就调整好心态,整理出几份奏折带上,向外走去。
见面的地点自然不是在传送门所在的明光宫。
无数人员、物资都堆积在明光宫里,等待着前往主世界,或者从主世界被送到三国世界来。
传送门外的环境十分的杂乱,不适合作为会面的场合。
秦霄带着十余人来到兴庆宫内,正好遇上急匆匆赶来的荀彧、周瑜、王允、皇甫嵩等人。
“陛下。”
“参见陛下、婕妤娘娘。”
众人纷纷行礼。
“免礼。”
秦霄伸手道:“诸位请入座吧。”
各自落座之后,秦霄才开口问道:“这边应该已经过了一年了,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大事发生吗?”
虽然稍微大一点的事,荀彧、王允就会派人向主世界传讯。
但毕竟一年没来了,秦霄多少还是要表示一下对这方世界时局的关心。
“陛下,臣已将近年来的大事、要事整编成册,请陛下过目。”
荀彧捧着一本小册子,递上前来。
秦霄接过,小册子并不厚,只有几十页,不过下边还压着几份奏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粗略翻看了一下,内容大多是这一年来各地的人口变化、农业收成情况、经济发展等等。
其中也夹杂了诸如“汉室余孽闹事、已被镇压”之类的消息。
外交方面倒是没什么可注意的。
距离较近的异族都已经被征服。
再远的,不是说打不过,而是打下来也控制不住。
以古代的交通、通信条件,一个王朝可以实际控制的领土范围是有极限的。
若是疆域太大,某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发生天灾,朝堂上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后才得到消息。
等到赈济的钱粮运送过去,人早都死完了。
叛乱也是同理。
等到朝堂上得到消息的时候,叛军说不定都扩张了好几轮了。
这种无法实际控制的“疆域”,没有丝毫意义。
秦霄大致翻看了一会。
比较值得注意的就两件事。
其一,休兰魔法学院的建造已经在一个多月前完成。
考虑到两边的“时差”,大致就是主世界的三四天前。
秦霄这次过来,也有招募一批“法师种子”送进休兰魔法学院培养的意思。
其二,就是人口了。
因为向主世界大规模移民的缘故,大秦帝国疆域内的人口数量比秦霄离开的时候略有减少。
但减少的并没有那么多。
这是因为在这一年中,又诞生了不少新生的婴儿。
当然,婴儿和成年是不一样的。
前者需要持续地消耗资源一直到成年。
而后者却是合格的劳动力。
但不管怎么说,新生儿,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在农业和经济能够承受的前提下,新生儿越多,意味着国家的未来越有希望。
自从秦霄结束了乱世,一统天下以来,大秦的新生儿数量是一年比一年多。
以现在的条件,详细统计是不太可能的。
但却可以通过一些数据进行推算,误差不一定会很小,但也不至于太离谱。
根据荀彧从各地汇总来的数据,推算出的数量,在秦霄去主世界的这一年里,大秦的新生儿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多万。
几乎意味着每两对半夫妻,就有一对在这一年中生了孩子。
这还是在所有新生儿都顺利生产、不夭折的前提下。
这样的新生儿浪潮,从长远来看,显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不过,这并非没有隐患。
荀彧在报表中重点提到,大规模新生儿浪潮有两个显而易见的麻烦。
第一,短期来看,会对国内的粮食带来不小的负担。
为了平稳起见,这个新生儿规模,最好不要再上涨,以免全国的粮食产量负担不起。
——虽然秦霄从游戏系统中兑换了大量的高产作物种子,将其推广到全国。
但以现在的科技条件,亩产量肯定不可能和后世相提并论。
掌管财政钱粮的荀彧早就做过计算,大秦疆域中的耕地面积约在十五亿亩左右,在保证肉、禽、蛋、奶供应的前提下,能养活四亿到五亿人口。
而若是减少牲畜家禽养殖的规模、以降低普通平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粮食消耗、提高粮食产量,那么在耕地不变的前提下,最多能养活十亿人。
也就是说,在保证吃饱、吃好的前提下,养活一个人要三亩地。
若是仅仅只保证饿不死人,那么人均一亩出头就够了。
别看四五亿人,甚至十亿人,距离现在的人口规模似乎还很遥远。
每年几千万新生儿,若是不进行控制的话,短则十几年,多则两三代人的时间,人口就会膨胀到十亿以上。
这还不算秦霄的神秘基地召唤出来的人口。
在不愁吃穿、平民幸福感较高的时代,人口膨胀速度是非常可怕的。
荀彧认为,应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以避免因为人口增长过快而陷入饥荒。
另一方面,大规模新生儿浪潮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就是有经验的大夫、稳婆数量严重不足。
单单只是长安,就已经出现过几例因为请不到大夫、稳婆,导致产妇难产而死的案例了。
扩大到全国的范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难产而死。
哪怕古代生孩子这件事本来就是走鬼门关,但因为“医疗技术差”而死,和因为“请不到大夫”而死,这完全是两回事。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固然是不会有人因此而闹事。
但偶尔就能看到大街上有奔丧的队伍,依然难免让人感到心里沉甸甸的。
荀彧在这份汇报中重点提出,希望秦霄能“紧急支援”一批大夫、稳婆,救人性命。
除了这个之外,其它的事情,在秦霄看来,倒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荀彧。”
秦霄抬起手中的小册子,问道:“有没有统计过,全国的大夫、稳婆这方面,有多少缺口?”
“回禀陛下。”
荀彧起身一拜,恭敬道:“以平均每县大夫、稳婆各百人计算,仍有三万余人的缺额。考虑到一些大县、郡城、州城的人口更多、更密集,最好两者各自补充十万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