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两个极端的开幕(1 / 4)

在香港电影界,午夜场试映是对电影主创人员最严峻的考验,不同于圈内好友、院线基团小范围放映听取意见,而是邀请职业影评人、主流媒体记者、资深影迷和阅片无数又性格耿直的观众,在电影正式公映前,针对市场、对观众对影片质量最后的测试。

很多业内的电影人将午夜场比喻成科举大典,“十年寒窗”苦读,历经千辛万苦摄制完成,有些人名列状元、探花、解元,享受票房全线飘红,大红大紫,有些人名落孙山,遭受影迷漫骂、大打出手,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甚至从此不再提电影两字。

对于午夜场,业内人是又爱又恨,爱午夜场的直言不讳,你可以通过观众的反应直接看到自己的电影是否迎合了主流市场,是否具备商业性、娱乐性,可以从中找到影片的不足和硬伤进行修改、补拍,重新投入市场。

恨午夜场的残酷无情,一旦影片内容乏味无趣,观众们就会感觉自己被糊弄,被侮辱,文明点的一句话不说半场走人,情绪激烈点的会大骂几句或帮忙倒喝彩,至于影片导致观众情绪失控,进而升级到全武行,那只能怪导演编剧自讨没趣,得罪谁不行,非要得罪观众。

即便是电影人对午夜场又爱又恨,也从没有人提出过废除午夜场制度,因为对大部分电影人来说,午夜场就是一块试金石,是检验影片票房、口碑的最后防线。

所以即便是穿越者的周文。在面对已经根深蒂固的午夜场规矩面前,也得乖乖跟着新艺城几位大佬提前赶到新艺城写字楼下的丽声戏院,接受“科举考试”。

走进丽声戏院后,黄白鸣对周文笑着说:“阿文,你不用紧张的,我们新艺城之友在圈里还是口碑不错的,即便是他们感觉影片不符合口味。也不会做出过激的事情。”

新艺城之友是新艺城的强劲后援,是当年黄白鸣亲自组成的一众“商业眼光”独特,又具有影响力的影迷。成员最高的时候达到了两万人次,成员包学生、工厂工人、在职白领等等,他们是新艺城的铁杆死忠。但凡新艺城的电影上映,他们就会带动朋友、同学、同事来看,对影片宣传、票房大战发挥光和热,曾经有人戏说:新艺城能在嘉禾、邵氏称霸的时代快速上位,新艺城之友功不可没,足见新艺城之友强大的宣传力量。

“我到是没有什么好紧张的。”周文无所谓的耸耸肩,将目光转移到陆续进场的观众身上,很快他就发现这些观众有些不同,有些人拿着笔和纸,有些人带着录音机。他们或端坐或闭目养神,或窃窃私语,或大嚼甘蔗。

黄白鸣察觉后,笑吟吟的对周文说:“这些带笔纸、录音机的都是新艺城之友的小组负责人,他们负责记录影片的商业要点。并在影片结束后,将影片的搞笑点、桥段、娱乐节奏、不足的地方提交给我们,一般来说,他们不仅出席新艺城旗下的影片上映,嘉禾、德宝的电影试映,他们也会过去。然后把人家电影的长处告诉我们,我们再适当的进行加工、创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