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美元啊,”席若琳轻叹了一口气,“我们在创域公司里获得那些股份,个个都觉得发了大财,出来走一走,真才觉得外面的天地要广阔得多——硅谷大约有多少高科技人才?”
“科研人员差不多一百万,”成汉璋说道,“而且都是各国的精英,像大陆清华、科大、北理工以及东大等校毕业生的一半或早或迟都要出来,这里就是他们主要流向地……”成汉璋是台湾人,对内地一直称大陆;肖晋成也是这样。
“谁工作在这里,都会感到压力的,你们俩还是好好的体会体会吧。”张恪拍了拍蒙乐的肩膀,笑着说道。
“建邺多少人还奢望能进锦湖工作呢!”席若琳又笑着说,“谁能想到差距也这么大!”
“在国内,锦湖的薪资还算可以的,这倒不用自谦。”张恪说道。
橡树园在国内招聘的科研人员年薪普遍都在十万元左右,这在九九年的建邺已经算是绝对的高薪了,建邺市中心区的房价每平方米才两千多一些,折去物价上差异,差不多是美国平均工资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样子,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以大。
张恪设想中的橡树园规模差不多要维持在两万名科研人员以上才能保证锦湖有能力发展的、完整的技术体系来,确保锦湖在消费电子行业内站稳脚跟。
有些基础性的技术突破较容易,但是后续的研发千头万绪,需要投入的科研人员呈几何级数的增涨。现在橡树园的科研人员规模超过两千人,看似基本够用,但是很快就会觉得人手紧缺——锦湖最初开发第一台影碟机,只需要苏津东、陈信生等几个人就搞出来了,此时视听实验室专职的科研人员有五十人,另外还有好些视听技术上的基础研究归到泰忒光电技术研究院与橡树园实验园这边。现在锦湖在外面每收购一项专利技术就需要有人跟进,有些技术复杂一些,甚至需要一个课题组做跟进消化及后续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将精力投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