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翟哲呈上奏折十日后,宁绍军镇一百骑兵护送范伊及总兵七岁的儿子翟天健前往南京。
冬月,陈子龙携首辅马士英手谕并十万两白银来宁绍犒军。
而此时宁绍镇大营已移居至偏僻的天台山。
巡察完冬季里热气腾腾的兵营,看着镇定自若的翟哲,陈子龙生出一种遗憾。虽然是新募的兵,但看训练中的气势和劲头,听见钱塘江潮般汹涌的歌声,如此强军竟然只能放在浙东偏僻之地闲置。
“翟总兵,会有你北伐的那日的。”
“当然!”翟哲拍掌大笑,“若卧子兄当了首辅,也许会有那一日。”
陈子龙心中一慌,“这种事开不得玩笑。”
稳定心神,他再想想,还是说出惋惜之意,“让你埋在浙东之地,实在是屈才了。”
“不屈,浙东是个好地方,卧子兄不知道我浙东现在有几位王爷吗?”翟哲曲着手指头数了一遍,“周王、崇王在绍兴,鲁王在台州,难道不是好地方吗?”
弘光帝登基后,这几位王爷原本想请命留在南京避难,但弘光不许,把这几人都发配到浙东各地。
皇家的事请,怎么能擅加评论,陈子龙苦笑一声,不再说话。
送走陈子龙,这边的银子手里还没捂热,很快被放入宁绍总兵府的总账中,购买粗铁,打制铁甲、鸟铳。借助围剿白头军的机会,宁绍军镇把金华府和衢州等地的工匠全部征集入卫所,日夜不停制造军备。
士卒的口号,操练鸟铳的响声让天台山下不得安宁。
天台山地方虽偏,但名声可不小。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著名的天台宗,至隋朝时又受敕令建国清寺,山上有清修僧人若干,常常脚踩草鞋上下,从兵营之侧经过,两者互不来往。
这个春节宁绍军镇没有假期,海风肆掠下,士卒仍然要在主官的催促下熟悉练习各种兵器和战阵。
范伊留在南京渡过了除夕,她与翟哲之间有书信来往,但翟哲不敢让她回来。因为几乎可以确定,左良玉在开春之后很可能要顺江而下,进犯南京。
朝廷的军饷按时到达,往南京军器局和兵仗局领取兵甲也还很顺畅,只是那些兵甲和火器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宁绍军镇工匠有限,今年才募集的这一万兵暂时没办法配上盔甲。
翟哲知道马士英一定在盯着自己,所以很少回宁波府,多数时间呆在天台山兵营。很久没和军中士卒一起操练了,既然在兵营中,他也再次感受了左若的疯狂训练,左若也没对他客气。
山中不知岁月。
元宵节过去没多久,江南的气氛更加紧张。
马士英再命陈子龙携五万两银子前来犒军。
宁绍军镇大军老老实实呆着天台山下,翟哲每三天一份奏折,禀告近日练兵详情,真正的目的在安朝廷之心。
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山上的青草抽出嫩芽的时候,从宁波府往台州的兵营的官道上,十几匹战马飞一般奔走。